得益于之前发射到月球的通讯卫星,时代视频传输除开画质一般外,视频到还算是比较流畅。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眼前。
“第一步进行基地选址后,通过月球空间站发射钻地弹,在月表进行钻孔作业,打通月表与溶洞的连接。”
登陆月球后,后续不管是科研还是资源的开采或者是基建。
跳下了月球车,这一路上陈渊和网友看到了数不清的洞穴。
高强度的宇宙辐射与微陨石撞击会对月球科研基地的建设造成巨大隐患,然而溶洞天然就提供了对辐射、陨石以及月尘的防护。
只是如果真的想要做到全人类的殖民,其实还有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难题。
并且众所周知月球是没有大气层的。
而发射的核心舱内部温度能维持在25摄氏度。
人类皮肤直接接触会导致很严重的过敏反应。
“看起来,需要对这些开采机器进行改造优化了。”陈渊心中思索着。
赢鲁东所提到的核心舱还能增加充气舱和双层入口圆顶,为月球基地的生活工作提供空间。
陈渊穿戴着宇航服能隔绝这些尘埃问题不算大。
“月球上也也是同理,月球表面上也存在着少数火山活动,它们会催动熔岩从内部流向月表。”
“在月表迅速冷却形成硬壳,笼罩着后面的岩浆源源不断的流动。岩浆向低洼处流动时,岩壁会因为温差发生扩张与收缩,最终形成大大小小的洞穴。”
利用月球地貌来巧妙规避环境带来的挑战,实在是巧为天人。
那就是水。
“其次还要直入到洞口内,清理轰炸造成的碎石垃圾,平整清理场地,为后续基地建设做好铺垫准备。”
但这种尘埃一旦进入机器,也会使得机器过热,使用寿命减少,严重的话整个机器就会坏掉。
现在陈渊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隐藏在月球中的水资源上。
“第二步投放月面仿生人,仿生人可在月表自主作业,它的任务啊主要是对轰炸洞口进行封闭加固,确保基地建设不会受到月表真空和辐射影响。”
其他四大功能均可在地下进行完成。
陈渊并没有否决,但也没有马上认同这个方案。
只是不出意外的,这套方案居然被联邦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