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二七三章 人君

第一二七三章 人君(2 / 3)

也是,这本来就不是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人们并不会选择全盘接受孔圣人的说法,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还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

圣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春秋笔法,不也是圣人的所作所为么?

杜英叹道:

“如果余是君子的话,那当遵循儒家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今治国······若以春秋之国来论,则余所治之长安侯国,倒是也算国泰民安,对外战事也是节节胜利。

那么治国之前的修身和齐家,阿元觉得又如何,可还有需要修行之处?”

谢道韫斟酌说道:

“所谓修身,其实只是要求君子温润如玉,知进退、知得失、知荣耻也。

夫君曾隐居山中十年,修身养性、品评天下,应当知此生之所求,应当明立身之所需,亦然知天下现状,方才决定出山,以平天下。

所以修身一条,妾身认为夫君是做到了的。”

至少现在杜英并没有什么会被时人直接拿出来品评批判的过分行为,顶多也就是身为封疆大吏,有拥兵自重的嫌疑罢了。

可是问题就在于,关中的这些兵马,都是杜英白手起家招募来的,又不是把朝廷的兵马化为己有。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从桓温那里连哄带骗获得的,比如此次随着谢道韫南下的袁方平,但是这是桓温的兵马,又不是朝廷的兵马,朝廷还巴不得看到你们两个方镇因为争夺兵马而爆发冲突,朝廷方才有火中取栗的机会。

因此自然也不会有人批评杜英的这个行为了。

相比之下,杜英的名声人望,因为他带给关中的诸多实打实的好处而鹊起。

所以至少在关中人的心中,杜英是无可挑剔的,并且这其中是明显夹杂着个人崇拜和神化的,所以他们并不认为杜英会有什么私德有亏的地方。

君子修身养性,令世人认为此为美玉。

杜英显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至于内在有没有瑕疵,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

儒家可不是注重空想、过分吹毛求疵的门派,从孔夫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开始,就可以表明,儒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偏向于实干的。

一个实干的门派,要求归要求,可是只有一事无成的人才会什么都去抠字眼、循规蹈矩,实际上,只要能够获得天下悠悠之口的一致赞同,那么就已经足够证明此人的修身养性已经合格。

“至于齐家么?”谢道韫话锋一转。

杜英心中暗叫一声不妙。

谢道韫直接问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