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出槟那天,再回来送行。
太史慈来了之后,与门房一阵交流,便惊动了刘表、诸葛瑾。
灵堂前,因为诸葛玄没有儿女,诸葛瑾兄妹五人,便披麻戴孝,刘表与两个儿子一起陪着他们。
听闻下人来报,刘表既是大惊,又是疑惑,转头看向诸葛瑾道:“瑾儿。你们家与大司马有互通庆典吊丧之礼?”
“不知。”诸葛瑾茫然道。他们家与大司马、骠骑将军家有关系?若是有关系,叔父为什么不来投奔张绣,而投奔刘表?
刘表见此也知道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虽然仓促,但他定了定神,连忙唤了一声诸葛瑾来到门口,迎接太史慈。
二人对着太史慈一番行礼之后,先请了太史慈进来,吊唁了一番诸葛玄之后。刘表才与诸葛瑾一起,迎着太史慈来到了客厅内小坐。
刘表这个时候,才问出心中疑惑,说道:“诸葛大弟,不幸中途早亡。实在可惜。只是为何大司马会得知此事??又如何派遣子义,前来吊唁?”
诸葛瑾也看向太史慈。
太史慈早有准备,淡定回答道:“回刘北军(刘表),明公熟读史记、汉书,遍观人物传,知道少季(诸葛丰)先生。今日路过贵府,见整府素白,便派人询问,得知此事之后,便派遣我来吊唁。”
说完前因后果之后,太史慈又向大司马府的放下一拜,说道:“明公,最是礼贤下士。士人不管是出生于名门,还是贫寒,都会倾心对待。在略阳郡的时候,明公对待困难的士人,都会好好抚恤。对待不幸夭折,却没有后人的士人,都会以礼安葬。虽说明公与诸葛君(诸葛玄)素未谋面,但却也十分关心。又得知诸葛家还有五个年幼的子女,既派我来吊唁,也是询问是否有困难。如有困难,明公会鼎力帮衬。”
太史慈一句话也没有说谎,张绣在略阳的时候,可不仅是发布了一个【求贤令】而已,对待士人(犯法的除外)那是极为宽厚的。
做了很多好事,积攒了好大的名声。
刘表、诸葛瑾闻言也都是动容。诸葛瑾年幼,刘表当仁不让的拱手行礼道:“大司马真是高义。”
随即,刘表又推脱道:“只是我家虽然贫寒,但是养育贤侄、侄女并无问题。请子义转告大司马,不劳挂怀。”
太史慈轻轻点了点头,就在这时,门外有一个仆人进来,说是有客人来吊唁。刘表转过头对诸葛瑾点了点头,诸葛瑾见此便起身出去了。
太史慈趁机看了一眼刘表,说道:“刘北军,刚才诸葛瑾在,我没有说。但是这是明公的意思。诸葛君的葬礼,由你操办。但是诸葛家五个儿女,由明公代为养育。”
刘表及惊又怒,还有畏惧。
虽说他的名声已经烂大街了,但是诸葛玄既然临死前把几个侄子、侄女托付给他了,他就得倾心照料。
现在张绣横插一脚算什么回事?
这简直是不可理喻。但是刘表抬头仔细看了看太史慈的表情,这个青州寒门出身的武将,腰板挺直,坐姿雄壮,说不出的气势。
他畏惧张绣,真的畏惧啊。
“好。”刘表心中什么火都熄灭了,只剩下怂,最终吐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如此,我便回复明公了。”太史慈点了点头,拱手对刘表一拜,便转身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