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宓信中没有言明是谁报的官,但只需排查一遍,便可知晓。
前几日的叛乱后,韩桢派遣书吏统计县中百姓死伤,俱都有详细记载,只需看一看没死,却又不在县中的人,稍微推断便可得知。
“是他啊。”
听到是李桩,韩桢面露恍然之色。
常知县略有深意道:“放心,不需你动手,此人活不了。”
一旦韩桢与刘宓他们谈妥,收了钱之后,赵霆自会帮他解决李桩,消除隐患。
三言两句谈妥之后,常知县问道:“你今日怎地有空来县城,制盐厂的事儿处置好了?”
“哪有那么快。”
韩桢开门见山道:“小王村粮食不够了,我此次来县里,是打算从县中粮仓借调一批粮食,等到从南方采购的粮食到了再补上。”
前阵子刚刚夏收,夏税也还没来得及送去州府,所以县中粮仓如今堆满了粮食。
“可。”
常知县点点头。
其实征调粮食这种事,韩桢本不需要过问他,但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尊重。
强调两人是合作关系,而非主仆。
毕竟,明面上县城还是归常知县管辖。
韩桢顺嘴提道:“对了,还有件事情要麻烦常知县。”
“何事?”
“我有个小兄弟,在小王村闲不住,打算让他跟在朱员外身边学学如何经商。”
常知县何等心思,立刻便明白他此举的涵义,应允道:“伱且让他进来。”
“谷菘!”
韩桢唤了一声。
很快,书房门被推开。
谷菘迈步走了进来,行了一礼:“见过常知县。”
上下打量了一眼,常知县轻笑道:“确实是块经商的好材料,稍后吾会和元辰打声招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