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昌乐百废待兴,这个时候正是抢占市场的最好时机,没有之一。
同时,他们也明白了韩桢的意图。
这是想借助他们,让寿光和昌乐二县的商业重新运转。
商人逐利,只在乎利益,对家国意识淡薄,为了钱甚至可以通敌。
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没有商业偏偏又不行。
俗话说的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小到县城,大到国家,经济繁荣离不开商人。
对于一件事、一个人要用辩证的态度看待。
赵宋有不好的地方,但不可否认,也有做的好,值得韩桢学习的地方。
否则若真是一无是处,北宋也不可能持续一百余年,并且被金人灭后,南宋又延续了一百多年。
宋时商人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消除了坊市制度,街市成为了城市的主流,如此才造就了北宋商业的繁荣。
除此之外,优待士大夫从而导致涌现大量读书人,更是为繁荣的商业增添了一把柴。
要知道,账房、文书这些都需要识文断字者才能担任。
同时,文化氛围浓厚的情况下,也催生了科技大爆发,大量民间科学家活跃在历史舞台,为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天文、水利、造船、农具、火器、印刷术、水力锻造……等等都有突破性的进展。
也正是仰仗以上这些,两宋才能在一众奇葩皇帝,及无数文臣的折腾下,硬挺了这么久,甚至耗死了辽国和金国。
光靠开荒种地,寿光、昌乐两县想要恢复元气,少说也得十几二十年。
但注入商业后,这个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张员外等人沉默不语,等待朱吉接下来的话。
仅凭这一点,算不得什么富贵。
就算朱吉不说,凭他们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信息渠道,同样能抢占先机。
果然,只见朱吉继续说道:“第一批开设工坊或店铺的商户,三年内商税减半。另外,县长打算整顿广陵盐务,届时将会扑卖精盐与粗盐的地区经销商资格!”
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