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和谈之后,赵宋朝廷便对外宣称,韩桢受了朝廷招安,已经是‘自己人’。
但到底怎么回事儿,明眼人心里都清楚。
得益于青州日报的舆论宣传,韩桢在赵宋百姓中的口碑不错,尤其是杂谈专栏上,时常刊登一些小故事,深得百姓喜爱。
比如韩桢三打恶员外、韩桢巧计斩贪官……
进奏院将这些小故事,编的生动有趣,诙谐幽默。
赵宋的百姓们深受贪官污吏和地主老财的欺压,就爱看这个,久而久之,对韩桢的印象越来越好。
相州距离山东不远,只隔着一个大名府而已,因此也有相州的百姓,偷摸逃往山东。
岳飞在老家守孝期间,就常听母亲念叨起韩桢,说他是个好人。
岳飞不卑不亢的答道:“俺在汤阴老家时,母亲常念韩县长的好,不少乡亲也去山东投奔了县长。眼下又见县长北上抗金,俺敬佩的紧。”
他之所以投韩桢,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赵宋兵将让他太失望了。
前阵子金人还没打来,宣抚使童贯就先跑了。
接着,负责三女、小南河这些军寨的寨守也跑了。
仗还没打,将帅就先跑光了,这让他如何不气?
关键凡事就怕对比,再看韩桢,亲自率领骑兵与金人浴血厮杀,直看的他热血沸腾。
“好,你以后便入我麾下。”
韩桢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问道:“可会骑马?”
“会!”
岳飞点了点头。
他乃良家子,家境殷实,否则怎能供他自幼习武读书,会骑马并不奇怪。
韩桢吩咐道:“老九,分他三匹战马。”
缴获了金人这么多战马,他现在也算财大气粗了,麾下骑兵营能够一人三匹战马。
如此一来,机动性与持久作战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