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吉格达协议的签字暂时是比较秘密的,并不是公开签约,起码暂时克伦斯基向阿拉斯加方面要求了保密,以便为他争取时间。若协议直接公开签定,对他而言,处境会极其不利,与布尔什维克的内斗他将失去很多的支持者。
对于这点,阿拉斯加和英法见证方都是同意的,仅仅保密数日不算太难,但想长久保密却绝不可能办到。克伦斯基的要求是在他解决国内矛盾后,这个协议即可逐渐公开。
而叶枫听到克伦斯基的请求后,不免叹了一口气摇头。保密有用吗,不管这个协议是否公开,克伦斯基都不可能在这次的内斗获得胜利。其实克伦斯基的打算是不签协议,双方前线默认停火的,但正是因为知道克伦斯基即将下台,叶械才会坚持要进行这个正规的签字仪式,不管未来布尔什维克政权承不承认,有一个协议总比空口白话要强。最重要提,叶枫以前与布尔什维克之间是有一个协议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必须承认一切在此之前阿拉斯加与俄国方面签订的任何协议和约定。
布尔什维克会不会遵守不重耍,关键是可以让阿拉斯加站在有理的一方。
“是对是错?”克伦斯基坐在办公室。也是一脸落寞。与阿拉斯加停战,欧战前线也开始停止交火,克伦斯基已经密令从莫吉廖夫前线抽调军队回圣彼得堡协助他平息可能会发生的叛乱。
布尔什维克即将武装起义的消息他也进一步确认了,现在外患已经不是最紧要的了,除掉内患,维持临时政府的存在,保住他现在的地位才是重之重。
“总理,欧洲前线的军队已经开始向圣彼得堡进发,克拉斯诺夫在普斯科夫也已经组织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洛维茨基这时敲门毒了进来道。
“好。”克伦斯基这时已经没有空再计较向阿拉斯加求和是否正确了,荐说军队即将到来,加上他在圣彼得堡组织的士官生等武力,他自信有能力控制圣彼得堡的局势了。
“我命令立即开始逮捕乌里扬诺夫,托洛茨基,加米涅米等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命令士官生立即查封布尔什维克机关报《工人之路》。巡逻队加强巡逻,防止布尔什维克骨干逃跑。”
。月日,随着克伦斯基下定决心,率先向布尔什维克打出重拳,圣彼得堡顿时阴云密布,街头岗哨林立,巡逻队横行。一个一个布尔什维克骨干被逮捕,全城人人自危。
但随后事态的发展,却没有像克伦斯基希望的那样,乌里扬诺夫,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主要领导人都似乎得到了消息一般,提前离开了住处,并没有被逮捕,反而进一步催化了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的决。
乌里扬诺夫于当天夜间秘密抵达布尔什维克党央据点斯莫尔尼宫,说服党央其他成员,决定提前起义。
。月7日俄儒略历旧月2日下午时,乌里扬诺夫不顾季诺维也夫等人的反对,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一
冬宫,并于次日凌晨两点占领了冬宫。
按照革命之后的宣传,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大炮轰击冬宫,而且在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但实际上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而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被临时任命的阿芙乐尔号的政委别雷舍夫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弹没有弹头。起义当晚,圣彼得堡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对于这点,耸叶枫在费城收到这次十月革命的爆发的经过后也不由感叹:“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想想历史上一直宣传的十月革命的艰难程度吧,再对比现实,可以说这次革命远比不上二月革命来的激烈和风波云诡。从其取得成功的速度上就可以对比,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的速度已经让全世界都大感惊异了,而十月革命却仅仅是一个日夜的变化。
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宣布成立“工农临时政府”要求立即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自由主义少数派制宪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尽管布尔什维克的强制夺权行为引起各党派的反感,但由于对制宪规则的长期追求,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大多数左派政党选择接受了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的耍求。而自由主义倾向的制宪民主党则遭到布尔什维克的镇压。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此之前,克伦斯基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于。月7日午跟那些内阁部长撒谎说:“决定亲自去迎接开来的增援部队“实际上,他当时就乘上美国大使馆的小汽车逃跑去了北方战线司令部所在的普斯科夫,那里有克拉斯诺夫组织的五千骑兵,附近还有欧战北方战线的大军。
由此也可以看出临时政府从最高首脑到部长们都极其缺乏应变的能力和决心。也进一步促成了十月革命的轻松成功。
当然克伦斯基出逃并非就此认输,只是在圣彼得堡,他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应付势大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赤卫队。
克伦斯基逃出圣彼得堡,到了普斯科夫,就住在北方战线司令部。他命令克拉斯诺夫军的骑兵军约刃。人,向圣彼得堡发动进攻,并夸口要在。月口日俄历旧月刃日夺回圣彼得堡。
在这期间,克抢斯基又与暗藏在圣彼得堡的反布尔什维克组织进行秘密联系,他要所谓的“救国革命委员会”在城内策应,要士官生在克拉斯诺夫军队逼近首都时举行暴乱,内外夹攻,抚杀新生的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权。
。月口日,克拉斯诺夫军队占领加特奇纳,囚日到达沙皇村,离彼得格勒仅二十公里。这时,克伦斯基满怀喜悦,接连向各省行政专员下达手谕,要他们运送粮食到首都,供他的军队到达圣彼得堡时使用,此时的他似乎觉得胜利在望了。
但是,妈景不长,乌里扬诺夫和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动员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全力组织反击。布尔什维克军队在圣彼得堡城外挡住了克伦斯基军队的猛扑。
。月口日,布尔什维克军队即转入反攻,占领了沙皇村,并在普尔科夫高地给克拉斯诺夫军队以致命打击月日,克伦斯基为了挫伤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攻势,向布杀什维克提出谈判的要求,但乌里扬诺夫不为所动,拒绝了他的要求,克伦斯基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眼看大势已去,克伦斯基就在。月旧日下午,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给杜鹤宁将军,说:“因本人起程赴圣彼得堡去,特要阁下代行最高总司令职务。”这个被乌里扬诺夫称为小牛尖家”的家伙又一次撒谎,他不是去彼得格勒,而是扮成女人在加特奇纳钻进旧宫殿的密道逃走了,当时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有叶枫隐约记得,这个克伦斯基后来一直生活在美国,好像还活了好长一段时间。当然,从此风光不在,基本消失在世界政坛。
十月革命的爆发和布尔什维克夺权速度之快,让全世界都膛目结舌。虽然俄国政治局势的变化各国都看在眼里,生变的可能性大部分国家也都有所预料,但迅速在十一月爆发,而俄临时政府仅仅一个日夜就丧失了首都的控制权,又在数天后一溃千里,失去政权着实出乎很多人预料,几乎也没有哪个国家来得及就此迅速做出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