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1895淘金国度 > 第496章 背井离乡的希望

第496章 背井离乡的希望(2 / 3)

“你们呢,也是去鄂木斯克?”河映成似乎始终没有放过对金顺周兄妹的注意力。他问话是看着金顺周,实际上他的眼角却是不经意的扫了正抿着嘴低头捻着衣角的金顺英。

“鄂木斯克”金顺周又看到了河映成的眼神,似乎对河映成隐隐有些厌恶了,就那么干巴巴的答了四个字。

河映成讨了个没趣,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好半晌才道:“看来你们三个的运气都很好,居然都抽到了鄂木斯克的签。”

“抽签,我们没有抽签啊。”崔正英好生奇怪的道,就连金顺周兄妹似乎都被这个问题吸引了,看向了河映成。

“当然不是你们抽,否则这么多人,抽签要抽到什么时候去。如果我没猜错,你是汉城机械厂的是吧,那么你的签肯定是汉城机械厂负责人抽的,那你们厂的移民都会安置到鄂木斯克。”

“你怎么知道?”崔正英隐隐有些怀疑这个河映成的身份了,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河映成哈哈一笑,指了指崔正英身上那件蓝色的帆布工人装道:“汉城机械厂的工服好像不对外出售的吧。”

崔正英这才低头看了一眼身上那件洗得快要掉色的工服,左胸上方还绣着两种语言的汉城机械厂字样呢。

崔正英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似乎整个车厢就自己是穿着工服来的,而且是一件快到洗得掉色的工服,显然无比落魄。

好在河映成和金顺周兄妹似乎都没有轻视他的意思,金顺周更是有些惊异的道:“崔兄是汉机的职工,那你为何还要申请移民?别人就是想挤进汉机都没有办法。”

河映成显然对这个问题也有些疑虑,同样看向了崔正英。汉城机械厂本是日资产业,不过阿日大战,日本一败涂地,阿军攻入朝鲜时,大量日本人逃离朝鲜,汉机的日本老板自然也是放弃了产业逃跑了。汉机厂就被阿拉斯加接收充公,统一公开拍卖。

汉机厂原本就是上千人的大工厂,在朝鲜都颇有名气,后来拍卖时汉机被阿拉斯加制造业巨头德联工业集团旗下的德联重工收购成为其旗下的一家重点工厂,其后数度追加投资,目前总资产亿元,工人足有七千人,是整个朝鲜领地最大的工厂之一。更重要的是德联工业其实也是阿拉斯加元德等人的产业,是从黄金城集团分割出来的制造类大集团,进入这里工作可说是真正的金饭碗,在朝鲜想挤进这样的工厂还真是有够难。像崔正英这种已经进了汉机的人居然还会移民在别人想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崔正英有些苦涩的摇头道:“汉机待遇是好,但我只是普通工人,待遇再好,也无法支持一家五口的生活,而移民却能获得十亩田产,一年的收成够一家五口吃上几年了。”

“刚才那个是你父亲?年纪确实很大了,你是家唯一男丁吧,一家人的生活看来都巴望着你了,难怪你要移民了,汉机的普通工人待遇虽好,但也只是比一般工厂的工资高%左右,想要养活一家五口还真没有多大可能。”金顺周叹道。

崔正英却是一脸忧伤的道:“我父亲其实才刚过五十,只是日治日期被日本士兵打伤了,至今未痊愈,干不得重活,母亲五年前就已经去世,家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不过都还只有十多岁。”

金顺周和金顺英兄妹看着崔正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显然对于这个独立支撑五口之家的年青人很是敬佩,对比他们对河映成的态度可谓天壤之别。

不过河映成反而饶有兴趣的看了看三人,也没有嫉妒崔正英似乎得到了金顺英青眯的意思。

“会好起来的,你弟弟妹妹既然是十多岁,其实正好,要不了几年,他们就能帮上你了。”金顺英第一次说话了,声音很轻,但好在坐得近,崔正英倒也不怕听不见。

金顺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根据阿拉斯加的宪法规定,实行是义务教育法,初以来前是全免费,但适龄人必须上学接受教育,不得逃避教育。这一点在外海领地实行的犹为严格,如果现有哪个适龄学童逃学,不光是本人,就是其家长也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处罚。这么做当然是因为殖民教育的重要性,阿拉斯加要向殖民地群众进行化,生活,人生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教育。

“希望如此吧,不过我更希望我能够尽快赚到钱或者拿到田产,那么他们的生活费用就不用愁了,可以让他们安心的读。

生活费用,这也许是唯一需要担心的,虽然学杂费全免,但学生的生活费用却是需要自理的,这一点在阿拉斯加本土特别是经济达的美洲省市简直就不算什么负担,但是在朝鲜等海外领地甚至亚洲新省市来说,这个生活费用仍然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果是正常家庭倒没什么,但像崔正英这样就有麻烦了,三个弟弟妹妹的生活费,一家五口平日的吃穿住用加起来,就算崔正英在汉机厂的工资全贴上也很勉强,若没有这个移民的机会,崔正英一家也许就会这样慢慢的熬,熬到弟弟妹妹初毕业,这样就有可能让其一两个弟弟妹妹甚至三个弟妹一起辍学出去务工赚钱,或者种田。生活当然会慢慢好起来,但也只是平常人家罢了。

但自从一周前,总督府布新移民通告后,顿时在朝鲜引导起了剧烈的反响,根据这个移民通告,朝鲜人可与行政省市一样在阿拉斯加治内各省市,殖民地进行自由流动,同时总督府提供了三个由政府统一负责组织的优惠性移民途径。

这三个移民选择,一是垦殖性移民,移民到亚洲新省市进行农牧业垦殖开,而报酬是一年后,工资比照该年从事农牧业的农场或牧场工人平均工资放,按阿拉斯加的工资水平,这个工资绝不会比仅在朝鲜算工资待遇较好的汉机的工资水平低。而且一年后他们将每人获得十亩田产。同时他们还可以将家人移民过去,如此政府还将在此之外为其家人提供每人二亩生活保障田产。

二是工商业移民,这跟一般的就业性移民差不多,就是若有自愿到其他阿拉斯加省市务工的,由阿拉斯加移民局统一安排,统一分配到亚洲新省市,再由当地省市政府和移民机构负责最终安置到各用工企业,他们的报酬是三年后将享有政府或工商企业提供的免费住房,甚至到时可以市价的一半购买房产,拥有房屋产权。

第三个选择则基本上与普通群众没有多大联系,因为这是投资性移民,即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朝鲜人可以到其他行政省市投资从事国家法律许可的任何工商服务业。他们的报酬是将可以获得优价厂房转让或建设用地,条件就是要在投资地定居才能享受到这个优惠,否则就只能以普通投资商对待,建设用地都按正常市价购买或参加招投标。

不要小看了朝鲜人,实际上朝鲜的历史也不短了,虽然相比阿拉斯加美洲省市相差甚远,但相比亚洲省市只好不差,毕竟日治日期也有一定经济基础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朝鲜人虽然不算很多,但也不是没有,能够像正常像行政省市一样走出殖民地性质的朝鲜去其他省市投资对这些人来说也有不小的吸引力,最起码在朝鲜就绝对没有阿拉斯加其他省市那么丰富的矿产资源。

当然影响最广泛的还是前两项移民内容,毕竟针对的都是普通平民,其第一个垦殖性移民又是吸引力最大的,为何,因为朝鲜人深受国影响,也是农耕思想很重的地区,但朝鲜半岛总共不过二十二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却有着两千多万总人口,加上境内同样多山,耕地面积虽然也不算很少,但人均可占用耕地面积并不多,加上这里的土地很多都在此前就有分配,多控制在一些大小地主或士商乡绅手里。阿拉斯加可不好强行没收所有土地,重新分配到每一个人头上。

所以实际上朝鲜真正有耕地的人并不多,现在又无法都重新分配,朝鲜平民想挣钱只有两个选择,为这些改为农场的前地主当农场工人,要不就是想办法进入工厂务工,稍有一定基础的也可以自己搞些小生意。

但不管怎么说,绝对没有一人十亩田产的吸引力大,十亩田产足以抵消很多人背井离乡的不舍,就算出外务工,也比留在朝鲜务工更强,起码阿拉斯加大部分省市面积大,人口少,土地多的是,在那里务工,三年就可以享有房产,就算半价购房也有可能,毕竟土地多,地价就会便宜一些,房产价格也不会很贵,实际上阿拉斯加的房产价格本就很低,就是美洲省市现在的房产价格似乎都没有现在的朝鲜高,原因自然就是朝鲜的人口相对太多了,可利用土地却远不能和阿拉斯加本土各省市相比。

所以自移民通告布之后,到移民机构登记移民的朝鲜人渐成蜂拥之势,从前天开始运第一批移民,到今天只是第三天,总数却已经有近五万人了,按这个趋势下去,甚至很多朝鲜族领袖都有些担心,十年二十年之后,朝鲜半岛上还会有多少朝鲜人。

好在这不是强制移民,他们相信大多数的朝鲜人还是不会愿轻易的离开朝鲜这个世代生活的土地。对于这个移民决定这些朝鲜族领袖也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有人想反对,但也不够力度,毕竟阿拉斯加非日本可比,阿拉斯加的国势、军事力量已经证明远比他们以前的宗主日本更为强大雄厚。在日本人统治时期朝鲜人屡遭压迫,在阿拉斯加治理下呢,起码这两年内可说与以前是天上地下的区别,朝鲜人有时自己都会怀疑阿拉斯加是否太过和善了。

总之这次的移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太多的不和谐的声音,看看那些移民的表情就能明白,就算哭得双眼通红,但却没有人是沮丧是失望的是愤怒的,都是高兴的充满着希望的的。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像崔正英一样,虽然到现在他的双眼还有些泛红,但在他的心里,他已经在憧憬着未来,他申请的是垦殖性移民,只要一年,一年后他就可以拥有十亩田产,到时他还有资格将家人都移民过去,还可以再获得八亩田产,一共十八亩,在朝鲜老家,就是很多小地主的田产也未必有这个数。就算要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拿到田产,但今年过去后他仍然可以拿到不低于在汉机的工资,这个工资他寄回家里也勉强可以让家里撑过这一年,明年情况就好了。

到了明年,十八亩田产,供自己一家五口人吃绝对绰绰有余,他未来甚至可以每年靠田地收获换取比以汉机厂多几倍的工资收入,这样诱人的前景如何不让他动心,这就是支撑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啊,有了田,有了钱,父亲不用再拖着病体劳累了,弟弟妹妹有钱去读更多的书,说实话,仅仅读到初,在以前的朝鲜也许还算不错了,但在几年后的朝鲜肯定不算什么了,因为像弟妹那样的年纪,到时都肯定会具备初化,在阿拉斯加其他行政省市这更不算什么了,在阿拉斯加,就是读高也要不了几个钱,阿拉斯加的年青人现在基本上都会读高,就是读大学的也有很多。

而崔正英的希望就是靠着充足的田产收获,支持弟弟妹妹去读高,甚至读大学,只有那样,弟弟妹妹才会真的有出息,不会跟自己一样只能靠种田或做辛苦的普通工人去养活一家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