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决结果,杨国平正式宣布芬兰成为海约组织第个正式成员国,并在会场为芬兰代表团正式加上了参会席位。
不过接下来却没有马上就芬兰代表关心的海约组织将如何对芬兰进行援助进行商讨,阿拉斯加代表团临时提出了增加土耳其为常任理事国,接纳哥伦比亚为正式成员国并成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的议案。
这个提案看似跟这些的会议主题并不太相关,而且土耳其这个本来预定的海约组织核心国为何会退而成为普通成员国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现在土耳其自己没有提出成为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却由阿拉斯加代表提出来,如何不让人意外。他们确认土耳其人会接受?
但紧接着土耳其代表随即发表意见,强烈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同时哥伦比亚代表也马上表示愿意成为海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同时强烈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并就哥厄两国的争端发表了意见,表示为了两国和平,愿意在与厄瓜多尔的领土争端退让一步,接受厄瓜多尔条件,使厄瓜多尔能得以成主海组织新成员国。
意外,再次意外,会议表决很快进行,土耳其和哥伦比亚都成为了海约组织常任理事国,而列席的厄瓜多尔驻阿大使则随即提出入约申请,也在此次会议正式通过。
在这些投票,几乎三项表决全是清一色的赞成票,只有土耳其成为常任理事国,芬兰代表虽没有投反对票,却投了弃权票,但结合此前土耳其代表强烈反对芬兰入约来看,芬兰投弃权票就显然是在向土耳其代表示好了,以让土耳其代表在接下来的就援助芬兰事项表决不为继续为难芬兰,至少不要再投反对票。
海约组织一下子新增三个成员,成为拥有十一个国家的国际组织,算是初具规模,但紧接着考验也要来了,在接下来对芬兰援助事项表决,就援助力度也发生了不少的争论,但最后在晚场休息时,五个常任理事国总算事先达成了共识,当然这是五国密谈之后,阿拉斯加的动作不算什么秘密了,有了底气,共识当然容易达成。
倒是在晚场休息,其他不知情的代表以及一些前来参会的团体对阿拉斯加突然说服土耳其和哥伦比亚在各自领土争端让步,进而成为常任理事国,加强话语权很是好奇。
最后他们不知从何种渠道得到消息,阿拉斯加对上午的会议,差点失去掌控权很忧心,也许是感觉到在常任理事国有些势单力孤的感觉,所以希望提升对芬兰的援助不太热心的土耳其为常任理事国,以制约保加利亚。
当然阿拉斯加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阿拉斯加向土耳其代表许诺,将在年内归还叙利亚领地的伊斯肯德伦大区给土耳其,以此换来土耳其在色雷斯领土和黑海近海域争端对保加利亚让步。保、土皆大欢喜,矛盾彻底解决,土耳其当然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以加强在组织的话语权。
哥伦比亚则是因为目前是入约南美国家实力最强的,而南美国家在组织内的数量却是最多的,自然也应该有一个代表成为常任理事国,以加强组织的代表性,哥伦比亚此前退而成为观察员,同样是为了领土争端,不过这个争端相对土、保领土争端要小得多,阿拉斯加承诺加大对哥经济援助力度,并承诺优惠提供哥伦比亚三十架飓风轰炸机后,哥国也承诺在与委、厄两国的争端着让步,同样是皆大欢喜。
只是其事实到底如何,只有当事几国才真正清楚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从一开始有许多事情就是在演戏,比如阿拉斯加担忧失去掌控权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在对芬兰入约事项表决不与阿拉斯加同步,而投了赞成票,事实上也是阿拉斯加故意授意的罢了。还有用一个伊斯肯德伦大区去解决保、土端,让土耳其成为常任理事国,所谓制约保加利亚更是一个笑话,这样一个超重量的筹码,却是阿拉斯加拿出来的,为的是解决其他两个盟友间的矛盾?
事实上只有知情人才知道,伊斯肯德伦大区换来的东西要更多,且肯定是对阿拉斯加有直接帮助的东西。而对哥伦比亚给些甜头,一来是多拉进一个厄瓜多尔成为成员国外,更重要是的让哥伦比亚带头在未来的对芬援助更热心一些,且以此引响其他南美国家的决心,毕竟南美国家距离冲突心远得很,阿拉斯加希望这些南美国家哪怕不派军队参战,也应该在其他方面拿点东西出来。
另外别看阿拉斯加明面反对,但事实上他却是一定要保证芬兰成功入约的,只有芬兰入会,阿拉斯加此前的一切准备才能实施,但一旦实施,阿拉斯加大可无奈的向苏联表示,非是阿拉斯加不遵守承诺,实在是阿拉斯加势单力孤,未能阻止芬兰入约罢了,现在阿拉斯加的一切举动只是在执行海约组织的内部决议,是被迫的。
五个常任理事国达成共识,晚场休息后,连夜举行的第三场会议关于对芬兰援助事项的表决速度就极快了,仅仅一个小时,海约组织对芬援助事项和方式、程序步骤便全部通过表决。
当晚会议结束后不久,费城时间1940年1月29日凌晨零点,海约组织所有成员国联合具名向苏联发生警告,限其48小时内结束对芬兰的侵略行动,并撤出战事开始前的芬兰国境,否则海约组织所有成员国将保留采取任何行动的权利。随即,海约组织又发布公告,宣布经海约组织理事会表决同意,委托阿拉斯加共和国全权处理苏联入侵芬兰事件,阿拉斯加可根据公约规定,调动公约合法认定可调动的所有成员国资源,以便于即时处理芬兰事件。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接到这封警告电报和公告后大惊失色,几乎是连滚带爬的跑到克里姆林宫像朱加什维利汇报,朱加什维利同样张大了嘴巴,一脸的不可思议。
风云突变,这是绝对的风云突变,就在德国还在观望并时刻警惕英法行动,而英法等国还在为是否援助芬兰争吵之时,那个在他看来正在严格履行承诺的阿拉斯加却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做出了决定。
这是陷井,是阴谋,这是朱加什维利此时唯一的想法,他不相信阿拉斯加会失去对海约组织的掌控权,海约组织突然接受芬兰入约的后果何其严重,海约组织那些小国敢承担这样的后果吗,绝不可能,只有阿拉斯加授意的情况下,海约组织才有可能通过芬兰的入约申请。
就在这时,朱加什维利的秘书急惶惶的推开房门,也不理会朱加什维利和莫洛托夫那要杀人的眼光,紧张的递上了一封电报,便一头汗水的跑出去了。
朱加什维利拿过电报一看,脸色却极为古怪,这封电报是阿拉斯加总统叶枫亲拟的长电,将海约组织此次会议的大致情况说明了一下,最后声明了一个心意思,那就是阿拉斯加并非故意要违背承诺,实在是不得己为之,做为海约组织一员,对于组织内的决议,阿拉斯加也只有执行,48小时的限期决议是海约组织所有成员国共同表决出来的,希望苏联方面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立即结束对芬兰的入侵,并退回入侵前的两国既定国界线。否则因此引发苏阿两国冲突,阿拉斯加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该死的黄皮猪,这是一个彻头彻底尾的阴谋。”一向自诩聪明,眼光如炬的朱加什维利此时无比的愤怒,阿拉斯加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在操纵。
这时朱加什维利突然想起了大半个月前,布琼尼和朱可夫、科涅夫的电报来,登时心里一惊,对着莫洛托夫道:“莫洛托夫同志,开会,马上召集贝利亚同志,伏罗伏洛夫同志……开会,立即向布琼尼和库利克发电报,要求前线作好一切准备,是的,战争准备,要求情报部门立即全力以赴收集阿军在边境的一切军力布置情况。”
朱加什维利已经意识到了,既然在政治行动上,阿拉斯加一直在准备,一直在操纵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那他就有理由怀疑这个阴谋不只是政治阴谋,也许很早以前,阿拉斯加就在进行着一项重大的军事阴谋,这项军事阴谋,很可能就会针对苏联的,48小时,48小时之后,阿拉斯加将会采取何种行动?
宣战吗?他们难道已经调集了如此规模的军队吗,那么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那些将领们,指挥官们在干什么,至少上百万以上的部队调动,再隐密,只要他们提高警惕也应该有所发现才对。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记得布琼尼等人发送阿拉斯加有犯俄意图的电报时的反应了。当时他选择了不相信,而现在他却认为前线所有指挥官们都根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