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又犯错了,今天才发现,昨天章出现重大错误,4月应改为2月……
…………………………………………
1940年2月的柏林,因为纬度较高,天气还是有些冷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冰冷刺骨、湖面冰封的冬季,柏林也是非常美丽的。
只是陆陆续续前往总理府的希姆莱、赫斯、戈培尔、戈林和里宾特洛甫等人谁也没有心情关注柏林现在美不美。
阿拉斯加出乎意外的突然向苏联宣战,紧接着国也向苏联宣战,一场苏芬战争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轨道,也打乱了德国的计划。
希姆莱等人进入总理府的会议室时,已经看到了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德尔大将,海军参谋长奥托?施奈温德等几个主要军队领导人都已经坐在里面了,希姆莱等人党内地位高,进来后也只是与哈德尔等人点头招呼了一下,便与赫斯等人各自聊起了话题,不过左右不脱苏阿开战的内容。
这无疑是全世界包括德国人都不得不关注的消息,而只要看到哈德尔等人,他们也知道,今天元首把他们找来开会,肯定是跟军队,跟后续的德国战略有关。
不过几分钟,希特勒便一脸严肃的走了进来,只看希特勒的神色,便可知苏阿战争的问题对元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虽然苏阿开战对德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同时却让德国一下子陷入了必须做选择题的境地。
希特勒坐下以后,没有废话,便道:“苏联和阿拉斯加、国开战的事情你们都知道,那么,我现在需要你们告诉我,德国下一步该怎么做,向东还是向西。”
完全不出大家的所料,即便是元首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
按照原来的计划,与苏联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解决波兰,将东西普鲁士彻底连在一起后,他们将回过头来,解决西部的敌人。英法已经向德国宣战,虽然只是宣而不战,他们还在斯望着德国和苏联能在摧毁波兰,苏德去除间的障碍后发生冲突。但法国始终是德国必须解决的目标,所以德英法现在的静坐战不可能永久的维持下去。
只是苏阿开战,对德国来说却是一个解决苏联的极好机会,只要德国及其盟友再集结大国从西线对苏联发起攻击,可以肯定,在这种东西夹击,且对手是德阿这样强大的国家时,苏联几乎没有多大可能幸免。那么彻底解决苏联后,也许德国从此再不用担心苏联的威胁,也不用担心受苏联影响的部分东南欧和巴尔干国家的威胁了。他们可以集全部的精力对付西线的英法。
但同样的现在苏阿开战,苏联必然会极力避免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那么只要德国不主动向苏联发起进攻,他们在东线的威胁事实上也可以暂时解除,德国也可以集全部精力来解决西面的头号大敌法国。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先东还是先西,法国始终是德国必须解决的目标,英法宣而不战,不代表德国就不能主动发起攻击,宣战了就是敌对,现在若改变原来的计划,先对付苏联,德国却并不能保证英法还会这样静坐下去,以前是以前,以前英法巴不得德苏开战,但现在加上了强大的阿拉斯加,情况就可能截然不同,英法的选择肯定也会截然不同,他们不会愿意看到德阿联手将苏联给瓜分,他们要的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互相放血,但德国加上阿等国对付一个苏联,就算苏联再强大,战争潜力再大,能算均衡吗?相反,这是严重的失衡,英法绝对不会坐视苏联被瓜分而德国却可能不会遭遇他们想像那样大的损失和伤亡了。
所以这时候他们选择先打东线,却很难保证英法不会找机会在德国背后下手,甚至与可能急需援手的苏联开始真正合作,那时德国将遭遇两面夹击。就算阿、愿意正式与德国结盟,得益的也只会是阿、等国,对处于欧洲包围圈、战略纵深、资源潜力远不如阿、两国的德国只怕没有多大好处。
所以实际上算来算去,显然对德国来说,按原计划,先西后东才是最佳选择,甚至因为苏阿开战,这个计划将更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他们肯定可以从东线抽调更多的兵力用于西线。
只是计算是一回事,行动又是一回事,苏阿虽然开战,但德国却不知道阿拉斯加和国的目的何在,虽然以现在阿、两国动用的兵力和进攻的姿态来看,他们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迫使苏联取消对芬兰的入侵,但也很难肯定阿拉斯加会真的与战争潜力巨大的苏联死嗑,谁知道苏、阿战争会进行到什么程度?谁知道如果苏联失利,会不会就此取消对芬兰的入侵,会不会向阿、两国服软,在德国趁机猛攻英法时,英法会不会出手使苏阿停战?
假如苏阿之间的战争最后的进展并不如大家设想的那样维持下去,而是在达到一定目标就迅速停下来呢?假如苏阿停战时,德国仍然没有解决西线的战争,那么他们将失去一次极好的机会,失去了彻底提前解除东线威胁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是可能稍纵即逝的。这才是希特勒,包括希姆莱,里宾特洛甫和军方等所有德国领导人陷入困扰的主要原因。
“说到底,还是因为阿拉斯加并非是我们的盟友,虽然苏阿开战,但这却不是与我们进行配合的动作,我们无法干涉他们的进展,无法干涉他们在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否则只需与阿、等国形成同盟合作,所有的困扰都将不复存在。”里宾特洛甫极看了希特勒一眼后,第一个说话了。
他知道这也是元首最遗憾的一件事情,从西北非事件开始,德国已经一次次向阿拉斯加表示过结盟的意愿了,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位叶疯子似乎对与强大的第三帝国结盟并没有多少兴趣,反而与芬兰,哥伦比亚,土耳其,保加利亚甚至厄瓜多尔这样的小国家打得火热。
“那么,为何我们不能加入他们的联盟进而取得控制权,比如那个海约组织,这一次对苏战事,首先不就是以海约组织的名义向苏联提出警告的吗,芬兰正是因为加入的海约,所以最终因为苏联的入侵引来了阿拉斯加和国人。假如我们加入其,那么我们这间的行动就可以形成配合了。或能掌握控制权,甚至能将这股力量完全为我们所用”这一次说话的却是空军司令、大胖子戈林。
戈林此话一出,应和者倒是有,不过并不多,特别是戈培尔、里兵特洛甫、哈德尔等人更是在心头暗自撇嘴:结盟是你想结就结的吗,若人家有意,还用德国腆着脸去主动加入一个海约,阿两国早就直接缔约了。你想加入海约,人家海约还一定接受呢,看看芬兰就知道了,加入其还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论,投票决定才险险的加入其。换成德国,可以想像,通过的可能性连百分之一都没有。这是明摆着想将海约拖进更大的战争漩涡,人家傻了才会干。除非阿拉斯加人有这个意思,否则只怕连一票赞成票都不会有。何况戈林还想控制这个组织,更是无异于异想天开,德国再强,能强过阿拉斯加?能强过阿联手?他们会从视德国加入其还将这个组织控制在手?
即便希特勒也斜着眼看了戈林一眼,戈林此时也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幼稚,讪讪的笑了笑,没敢再继续说话。
不过戈林所说的话还是话希特勒有些触动,也许试探一下也是一个办法。不说控制,如果能加入其好处也是非常大的。至少以德国的地位,在其可发挥的影响力不是那些小国可比的。至少可以保证与阿、两国平起平坐。至少可以达成事实上的与阿拉斯加结盟的目的。
希特勒看了里宾特洛甫一眼道:“约阿希姆,你觉得有没有办法加强德阿之间或者德国与整个海约组织之间的合作,毕竟现在不同以往,从事实上来说,我们现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诉求利益。我想他们也许会需要一个盟友在他们的西线牵制一下苏联人。”
戈林从希特勒的话里,听出了一些意思,显然他认为他刚才的话并非完全是放屁,这不元首也是有这个想法的吗,只是说法更委婉一些罢了,合作不就是结盟嘛登时又受到鼓舞似的坐正了身子,竖起身朵,看着里宾特洛甫,虽然对这个烟酒贩子他一直看不顺眼,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外交政策上,元首更相信他的话,而且事实上这一方面在座这么多人也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特别是针对阿拉斯加,此前与阿拉斯加的数次接触基本上都是由他主持的。
里宾特洛甫却是听出了元首的无奈,虽然看似第三帝国有信心打败英法,甚至也有信心同时面对英法苏两线战争,但事实上德国缺少盟友,是的,在欧洲,现在看上去加上意大利这个盟友,德意轴心已经占据大半个欧洲。但他们缺少外援,缺少一个可以牵制英法苏美等国的盟友。现在的轴心同盟事实上是处于被包围之的,起码也是半包围。假如在欧洲之外有一些盟友,特别是强大的盟友,就等于将德意同盟外面的这个包围圈解开了。甚至反过来还能对包围他们的敌人形成另一种夹击或者包围。德意的困局将大大缓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