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麦收,免了田税,卖粮食交了人头税,剩下少量粮食,加野菜,青菜,也只能维持两个多月,地裏的两种绿油油新作物是他们的命根子
郑敬明记得当时全村种这两种作物的地裏没一根杂草,据说爬地上的红薯叶子可以摘来吃,当时怕摘来影响地下结果,无人敢摘,熬过夏天,到了秋天,玉米成熟,收获时,全村人都哭了,边哭边掰玉米
郑敬明记得自己也边哭边掰玉米,家裏三个幼小的孩子冬天不怕饿肚子了,他也不用时刻担心孩子会夭折
当晚郑敬明起夜,经父母房间外面,听做为村长的爹在压抑的哭,年轻郑敬明在黑暗中站立了很久
收完玉米,收红薯,甜糯的红薯无人不喜,能填饱肚子,他们无比感激官府发下种子,之后他们听说这两种粮食是福家村人种出来的,这次听到福家村,他们上了心
灾年一过,婚姻嫁娶,孩子陆续出生,家裏人口剧增,各种支出加倍,农闲出去打短工不可避免,县城找不到活,除了老大,他们兄弟几人和族中壮年结伴去府城找活
郑氏十几人在府城的第一份活就是在府城西南给苏东家挖下水道,从挖下水道到砌下水道,从拆房子到建起房子,修路,铺街道,挖房子排水沟,装修房间
两年多那片房子商铺建起来,他们从临时工到长期工,从没一技之长到熟练工,学
会了很多技能,知道了怎么建房,甚至从只认几个字到能会看话本,会画建房图
他们和福家村的人混熟,特别是叶家父子,他们知道了玉米和红薯最初种植,知道了厉害的苏二姑娘,会打猎,能射土匪,会种田,会
他们回家和家人说了,家裏人都觉得苏二姑娘是他们真正的恩人!
之后几年他们跟着叶家建筑队伍到处建房子,时间长了,他们听苏二姑娘的事越来越多
苏二姑娘建议福家村建女学堂了,苏二姑娘做出皮蛋了,苏二姑娘做的鞋好卖了,苏二姑娘
说道这裏,对面一个脸皮比较年轻的中年人不好意思笑道:“说到鞋,我从叶兄弟那裏批货拉到栖来县,很是挣了一笔”
刚才介绍,苏叶知道他是郑家老五,兄弟中最小的,苏叶好奇问:“这么说来,你们和我舅舅表哥们都很熟?”
回答的是比较严肃的郑老二,“嗯,有二十年的交情了,叶三兄弟对苏二姑娘推崇至备”
在叶家三兄弟少量言语中对眼前的妇人有一种崇敬,不仅仅是哥哥对爱护妹妹那么简单,这裏有什么隐情他们不会去打听
可是肯定,苏二姑娘能让叶三兄弟对她有崇敬之心,必是做了什么大事才能让他们如此
叶大叔和叶大兄弟可以说是他们半个师父,做关健的活不会背着他们,并教会了他们很多东西,他们心裏非常感激
苏叶笑了笑:“我几个表哥很爱护妹妹”
接下来谢卫华和苏叶得知郑家是跟着叶家积累了原始基金,在县城陆续买下三个铺面,府城买不起也买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