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韩侯韩武与魏侯魏缓讨论着当今秦国的君主的时候,作为他们讨论焦点的这位秦王嬴渠梁同样乘坐着一驾马车慢慢地走在故都泾阳附近的田间地头。
“吁……”
伴随着一道利落的催马之声,身穿一身墨色劲装的太子嬴驷控制着身下战马,来到了秦王嬴渠梁所乘坐的马车左右。
“父王,前方有一片田地之中的粟米长得特别好,我带父王前去看看。”
“好……”
先是一声平平淡淡的好,随后又是一阵整理典籍的细微响声,数息过后一身平常人打扮的秦王嬴渠梁掀开帐帘走了出来。
看到他站在车厢之中走了出来,一旁的太子嬴驷赶紧翻身下马,小心地牵着他平稳地落在了地面之上。
“驷儿,随后前往那片农田之时,你我之间就用平常父子之间的称呼吧。”看着一旁恭敬侍奉的太子嬴驷,秦王嬴渠梁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淡淡说道。
而对于秦王嬴渠梁的这句吩咐,此前曾随祖父嬴连微服出行的太子嬴驷自然也是没有半点意见,“是,父亲,儿子明白。”
如此这般之后,由太子嬴驷在前方引领道路,秦王嬴渠梁在之后缓缓而行,两人一道向着前方那片太子嬴驷口中长势喜人的粟米田赶了过去。
到了地方,首先映入秦王嬴渠梁眼帘的先是一阵接着一阵被秋风吹起的粟浪,仔细再看他突然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
谷/span眼前的这片粟田不仅长势比之前两人见到过的更好,就连那粟杆之上的粟米似乎也比其他地方的显得更加饱满。
轻轻从路旁的粟米田中拔下一杆粟米,秦王嬴渠梁与太子嬴驷仔细观瞧一番,随即两人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喜色,同时他们的心中也不约而同的生出了一个念头。
若是能够找出这些粟米生长得如此好的缘由,并且将其推广至整个秦国,那么对于秦人、对于秦国而言都有着不小的益处。
说干便干,循着田间地头那一条条道路,秦王嬴渠梁和太子嬴驷二人很快就遇到了一位在其中干得正起劲的老农。
两人用之前就编好的身份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太子嬴驷连忙上前询问道:“敢问老丈,此处田中的粟米怎么生长得如此好?”
“那可不是。”听到太子嬴驷的这声询问,这位老农先是看了看自己田中那颗粒饱满的粟米,然后带着几分自豪的语气说出了缘由。
原来,这片田地之中的粟米之所以长得如此好,全是因为一位被老农称之为许先生的人。
据这位老农所说,这位许先生听口音乃是一位楚人,数年之前从楚地来到了此处。
起先,这些秦人也并没有将这位许先生放在心上,只以为是一位从楚地前来秦国游学的士子。
没有想到这位许先生不仅待人随和,而且在这农事之上也颇有研究。
经过他手把手教授之后,此地其中一家农户的田地在秋收之时,平均能比其他家高出一石。
从这之后此地几乎家家户户有关于农事之上不懂的事情,都会去找这位许先生帮助,由此这位许先生在周围的十里八乡之间颇有声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