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大明:我是五好太子 > 一百四十九

一百四十九(2 / 3)

老鸨一边说着,一边还是有些庆幸,张仑那小子真的没有说谎,人家要是想动自己的潇湘院,真的就跟捏死只蚂蚁一样,还不用自己亲自动手。

就说那谢步东,人家面前的一条狗,来这潇湘院,不得自己亲自接待,这个老淫棍,还敢揩老娘的油,色胆蒙了心。

顾如薇煞白的小脸,喃喃说到:“怪不得,怪不得看不上自己………”

人家朱厚照没说错啊,东宫太子身边,什么的女人能没有。

挑的都是什么国色天香,身家显贵,再不济也是身世清白的女子,怎么看得上个沦落风尘的人。

出了潇湘院,四下也没有旁人,也到了分别的时候。

“伯安啊,记得本宫说的话,等会试罢了,就去西山看看,对你是大有好处,至于会试,本宫就不说了,以你的本事,手到擒来。”

王守仁不明白太子为什么这么希望自己去西山,还对自己有着如此大的信心,好像自己考中是件板上钉钉的事情。

要知道,就是自己的父亲王华也不敢说自己此举定能中举。

王守仁心里带着疑惑,不过还是恭恭敬敬行礼:“学生就先谢过殿下美言了。”

张仑送朱厚照回了东宫以后再打道回府,只感觉今天晚上可算是大涨眼界了。

第二日,一个消息惊悚传遍了京师朝堂民间。

昨日在潇湘院,有人一词力压应天府解元唐寅,唐寅自愧不如。

这下子,所有人都在津津乐道,这唐寅是何人?是最有希望大三元的人,居然被一词碾压,到底是何人,按理说要是比唐寅文采更好,不应该不知道啊。

要知道,文人好面,若不是云泥之别,唐寅绝不可能公然认输的。

有好事者将词传出,庙堂小巷,几乎人手一份。

看完之后,无不倒抽一口凉气。

好词,好词啊。

凭借此词能胜过唐寅,到也不亏,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啊。

我大明何时有了这样的才子?怎么没听说过啊,文坛盛事啊,文坛盛事啊。

有人好奇打听,只是得知此人出手阔绰,五千两白银只换花魁一亲芳泽,更有小公爷张仑,王华之子王守仁作陪,据说就连京师这些日子风生水起的谢步东都为其做保。

王华和张懋还专门问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两人像是商量好了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一个刚刚认识的朋友。

京师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弘治皇帝曾能不知。

更何况这样的事,若是想去,也算是件盛事,好事,彰显我大明文风啊。

萧敬自然是屁颠屁颠报给了弘治皇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弘治皇帝细细念着,悲上心凉,不由感叹,“好词,好词啊,真没想到,我大明还有这等的文人。”

“是呢,陛下”,萧敬笑吟吟的在一边搭腔,“听说也是个少年郎,年纪轻轻,让那唐解元五体投地,当场认输,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哦?有趣,有趣,萧伴伴,你可得知是谁?”

萧敬这可有些为难了,这王守仁,张仑背后的人都不敢轻易得罪,谢步东又是太子在用,勉强算作东宫的人。

为了个无足轻重的人名,萧敬认为犯不上搞这一出。

“回陛下,老奴听说此人和王大人之子王守仁,英国公之孙张仑交好,听说和东宫的谢步东也相识,至于是谁,这,老奴还真的没有查出。”

哟,这可奇怪了,这怎么都和东宫有了关系,又是个少年郎,莫不是,太子。

这个念头一出来,弘治皇帝自己都笑了,自己的儿子什么尿性自己还不知道?

看着书本就发困,能少写一个字就绝不多写,听杨廷和说学了大半年,还在礼记打转圈呢,往往是杨廷和念了下一句,朱厚照就忘了下一句。

这要是能做出这等词来,自己做梦都能笑醒,这,这不亚于天方夜谭啊。

不可能,不可能,就凭这首词,弘治皇帝第一个排除掉的就是朱厚照。

弘治皇帝所想的,也正是百官所想的。

这所有的线索都找都指向东宫,可恰恰就不可能是东宫的那位。

这位要是能做出这首词来,大明文风就不是说兴起了,鼎盛都不能形容,简直就是教化天下基本上都要实现了。

至于何人所做的,既然查不出来,过了几日自然也就被人抛之脑后。

客栈里,唐寅这些日子倒是收敛不少,一心在客栈里温书,倒也是听进了朱厚照的话。

至于那些个文会什么的,唐寅实在是无脸再去,他可算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这脸,是真的丢不得了。

说来也怪,潇湘院之后,倒是再也没有人搞什么文会,探讨诗词歌赋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