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白老爹白大郎和白二郎一下子都来了兴趣,这说法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但都没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等着白瑜给他们解释解释。
由于前一晚白瑜一个晚上说出来的话一套一套的,刘氏脑筋都不够用了,且事关重大,刘氏自己也做不了主,于是第二天再去青河关卖鱼汤的时候,刘氏干脆把白老爹,白大郎和白二郎一起拉回了竹溪村。
也刚好明天就是放假一天的日子,所以白老爹三人就都回来了。
此时是夜里,白家堂屋里奢侈地点上了一盏油灯,八个大人围坐着一张八仙桌说了起来。
于是接下来白瑜就把打算将方子送给祥福酒楼的事重新说了一边,接着又说了豆腐作坊的是,再解释何谓“把一家独大变成一村独大”。
简单地说,就是把他们白家的豆腐生意变成竹溪村的豆腐生意。
在村里挑一块地,建一个豆腐作坊,招村里的村民进作坊里干活。
而作坊得到的收入分成,初步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分给白家的,这是应当的。
二是留在手工作坊里,用来采买原料和购买各种设备以及作坊各种建设,以及用来支付给工人的工钱和年节福利等。
三是分给村里的公共财产,用来支持村里的各种活动建设,比如办私塾开学堂、把村里到镇上的那条路修一修,再比如给村里购买几头水牛帮忙犁地等等。
最后一个比较特殊,是预留出的一份。
士农工商,这时代的商人做买卖需要缴税,农民种地也需要缴税,但农民拿自家地里产出的东西出来买卖是不用缴税的。
然而国家的国库需要税收填充,以至运用到国家的各方面建设中去。
比如每年各地的洪涝干旱各种灾害,各地的修桥铺路事业建设,当朝官员的俸禄,军队的粮草军饷装备等,那些支出都是从国库拨出的。
所以白瑜和苏青打算着,既然不需要缴税,那就把这一部分先预留出来,等需要的时候捐出去。
既然活在这个时代,享受着这个国家的庇护,那就得为这个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
这是白瑜和苏青在前世活了十八年,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所学会并领悟到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一份责任感。
白老爹几人墨墨听着白瑜堪堪而谈,每听到白瑜说出一份分红的用处时,身体里的血液都要止不住地沸腾起来。
当白瑜说到第三个是为了村中建设的时候,白老爹几人都激动得不由攥起了拳头。他们都是这个村里的人,祖祖辈辈在这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能有能力有机会让他们为村里做些贡献,那是多么的荣幸,多么大的荣耀。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外当了官,也不忘记回来发展村里那般荣耀。
说到第四时,更是个个面红耳赤,那是激动的,兴奋的。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他们每年所交的税竟然有这么大的用处,这般大的作用。
此时几人内心都不约而同地吶喊:留!一定要留!这一部分的银钱一定要预留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