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完吃得十分快乐。
佛门弟子持斋,有修炼方面的要求,另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也是怕迷惑心神。
道德经云,“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这条理念佛道共通。吃饭不是为享受,是为填饱肚子,否则就可能沉沦于美味而失去清明。
实事求是,佛门遵守得比道门强。
道门许多门派都不戒荤,即使戒荤的门派,基本上也不会禁酒。实际上,酒对道士有重要的意义,恍兮惚兮嘛。然而喝酒真能促进修道?说白了,不就是喜欢那种醉醺醺的感觉嘛。
庄锋炒菜,慧完吃得高兴,按上述理念讲是坏事。
然而小和尚毕竟还没修成正果,吃了美味的东西,心情难免舒畅,他控制不住自己呐。
苗小乐这个无肉不欢的猫妖,也吃得高兴。
扑鼻的香味,吸引了餐厅内的顾客。
看看苗小乐和慧完桌上的菜,再跟自己面前的菜品比较一下,这些顾客不乐意了。
都花钱吃饭,凭什么他们吃得比我们好?
大家纷纷叫服务员过来,要求点同样的菜。服务员到后面问过厨师,回来告诉这些顾客,这是一位客人自己做的菜,本餐厅并不供应。
厨师随后也跑出来解释。
顾客们半信半疑。
有人叫道:“哪有客人自己做菜的,你说我们就信呀?不行,我要去后厨看看。”
“对对,我也要去看。”
“如果真这么回事,我倒要问问了,你清楚那人的健康状况吗?他有没有传染病?他污染了厨具,你再做菜给我们吃,这是对顾客的不负责任。”
群体效应,放之四海而皆准。
比如路上货车翻了,货物撒一地,是帮事主收拢起来,还是哄抢,主要取决于首先出手的人。他把东西交给事主,那么基本所有人都会这么做,反之亦然。
今天也是这样。
正常情况下,大家顶多抱怨几句。甚至,如果没人挑头,在所谓修养的约束下,估计他们什么都不说。
有人表示不满,其他人就会不甘寂寞。当有人站起来往后厨走,半数以上的顾客立刻都被带动起来。大家吵吵嚷嚷,一起来到后厨。
厨师跟在众人后面,急得手脚挥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