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长和卜拙传音探讨了几句,开口道:“诸位无须迷惑,这很正常。修行,修的就是个破迷,所谓勘破虚幻假象,直指本源大道,幻阵迷惑不了你,自欺欺人自然也是不成的。”
修行入门,靠的是借假而修真。
一旦有了修为,必须立刻抛弃这种自我欺骗的权宜之计,否则就可能陷入虚幻假象无法自拔。
比如刻意追求“虚室生白”,甚至看到玉帝派仙女香车来接自己上天……典籍上明确指出,这些都是幻象,是邪物干扰。然而换个角度,其本质还是无法保持本心清明,破迷出了问题。
所以修道其实是一件很操蛋的事。
意志坚定,本心天生清明不惑,就不擅长借假,或者说自我暗示,于是入门困难。在道门理念中,这是天赋不足的表现之一。
反过来,容易接受暗示,入门就轻松得多,但以后的修炼,更容易陷入幻象而出偏。这是本心不好的表现。
充满矛盾有木有?
是的,修道就是这么矛盾。
以前说过,中庸之道放之四海而皆准,天道讲究平衡,修道上的天赋和本心,也需要平衡。
单独某方面太优秀,并非好事。
天赋极高而本心差,沦为邪修的可能性较大,类似于世俗的“聪明可惜不能脚踏实地”。
本心优秀而天赋不合格,入不了修行的门,可能会成为著名“贤者”、“隐士”,为世人所推崇。历史上这种名人很多,启明派的凤君子就是如此。
花园中除了崔正义,个个都是超级高人,能修炼到元婴以上,足以说明在协调天赋和本心上没问题。
要知道,高人是不作梦的。
强制“被做梦”,类似于陷入幻境,对高人来讲,应对措施应该是依靠强大心境识破幻象,而不是顺势而为,越陷越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庄锋就可以想象?
卜拙苦笑解释:“劣徒混迹世俗过深,崔师弟教的东西太……嗯,丰富,心境方面可能有所欠缺。”
这话可说服不了大家。
一个二十几岁的元婴真人,你告诉我他心境有欠缺?难道天道法则改了,心境不好修行才能突飞猛进?那大家以后都不修心境、放飞自我好啦。
韦宜潇看向崔正义:“你也试试。”
这主意不错。作为唯一的普通人,崔胖子恰恰没什么破迷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