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手表厂有熟人,所以才能低价且不要票拿到手表,至于为什么没有生产证明书,那就更简单了,厂里证明书卡得紧呗,卖手表的人只在生产部门有熟人,在发证明书的地方没熟人。
都不用程溪和大佬编故事,买东西的客人们就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完整的故事线,而且听起来还特别靠谱。
毕竟从厂里私自倒腾东西出来卖的,也不是一例两例。
和猪肉抢购时的火爆场面不同,手表来问价的人少,真正付钱买的人就更少了。
一天下来,程溪也才只卖了七块手表而已,大佬那头更少,只卖了四块,加起来也不过十一块……而已。
但手表和猪肉不同,猪肉是薄利多销,手表则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忙活一天,卖两百斤猪肉,收入才只有两百块,但同样忙活一天,十一块手表就卖了整整一千三百二十块,连零头都比卖猪肉得来的多。
从贫困到暴富不过如此。
一百三十二张大团结在手,程溪觉得心里都比之前踏实了许多,如果淘宝突然没了,那这一千多块钱也足够他们一家六口人撑到改革开放的时候了。
“以后可以少来几趟,不用每周都来,一个月来一次就够了。”回去的路上,程溪跟大佬提议道。
这钱来的太快太多,比之前卖猪肉卖布料的时候夸张多了,爱才如程溪都觉得有点儿烧手。
让他放弃挣这笔外快,他不甘心,可如果是每周的休息日都来县城卖东西,他又觉得太扎眼了,主要是利润实在太大,他和大佬打扮得跟本人反差再大,空间再安全,依旧让他觉得不够保险。
反正现在也不缺钱花,一千多块钱在这个年代,应该都属于‘大户人家’了吧,他们完全可以细水长流,慢慢来,平安的苟到改革开放。
杨盼盼没意见,她对钱没有执念,经历过末世的人都知道,钱就是一堆废纸,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末世之初那些带着钞票逃命的人没有一个不后悔的。
她的执念一直是粮食,粮食多了心里才安定。
她现在空间里存着许多的米面粮油,家里的两个地窖也存了不少,今年还是个丰收的好年景,虽然她们家挣的工分少,可单是瞧见地里成熟的庄稼,就已经让她觉得心旷神怡了。
杨盼盼的心态和村里绝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秋收是大家最累也最高兴的时候了,而这种高兴在分粮的时候达到顶峰。
交够国家的,剩下就是队里的。
分粮的地点就在队委会门口,全村人排成了长队,基本上每家都能来大半的人,有的甚至是全家齐上阵。
程溪和大佬是两个人来的,没带小孩子们,他们虽然工分少,可实却打算多要点粮食,工分不够那就拿钱补。
如果赶上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干,队里的粮食都不够分,还得倒欠着村里人的工分,他们何必来凑这个热闹。
但今年不同,今年这样的大丰收年,即便是按照比例交够了给上面的粮食,那剩下的粮食也比往年多多了。
程溪是工分不够,才需要补交钱多换粮食,对于工分足够多,甚至有余富的人家,是不会把工分全部换成粮食,而是会把一部分工分跟队里换成钱。
粮食被分为一到五等,粮食的等级不同,工分兑换的比例也就不同,不过村里一二等的粮食都已经送到粮站去了,可即便如此,三等粮被兑换的比例仍旧是最低的。
程溪在村里出多了风头,也不在乎多这一回,他兑了一半的三等粮,一半的四等粮,且整整要了两千斤。
要知道他们家的工分粮和人头粮加起来,也才只能换两百斤粮食,剩下的一千八百斤全靠钱补上。
一家六口人,如果都是青壮年,那两千斤的粮食肯定不能算特别多,一年下来也就是将将够吃,前提是排除掉麦收时分到的小麦。
但如果只有两个大人,剩下的四个全都是小孩,两千斤粮食就委实多了点。
一旁主持分粮的王队长,开口想劝但还是没劝,他不觉得程溪是心里没谱的人,多要些粮食,可能有别的用处吧,或许是为了拿来送人什么的。
而且这对村里也是有好处的,往年是粮也少钱也少,今年是粮多钱少,大家伙今年分到的粮食多,肯定会拿一部分工分来队里换钱。
多了程溪的这笔进账,村里能分的钱不就多了。
自从知道程溪大哥在城里还留了套房后,王队长就不拿以前的眼光来看程溪一家了,家家户户情况不一样,他认知当中的那一套不适合程溪家了。
简单来说就是,在程溪亮出江市的一套房后,王队长发现自己‘被贫穷限制了想象’,‘有钱人’的生活他理解不了。
理解不了的事儿,王队长就不费劲儿了,就像他没法理解村里的那些懒汉一样,尤其是程老头一家。
别人一家顶多出一个懒汉,这家倒好,一家四口全都懒到骨子里去了,秋收的时候连出来装装样子都不肯,直接在家里头躲清闲,他当了十多年生产队长,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人家。
多少劳动就多少收获,一家四口都是能干活的年纪,一年里也没病没灾,结果就这点工分。
程老头带着老太太来领粮食,工分全换成五等粮,也才六百斤。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更
感谢在2021-10-2900:43:34~2021-10-2920:10: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研究218瓶;l°葵○i10瓶;腐衣衣、水果沙拉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