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郑老最近的一名身材高大的学子指着老者头顶,喃喃的说不出话来。
郑老眼神恢复了浑浊。
笑着说道:“崔琰,你看到什么了?”
崔琰拱手道:“老师,刚刚您的文气凝聚星云,已经是学士大成了吗?”
“崔琰,文修境界并不重要,我等文人做学问,目的在于阐述儒家思想,使之发扬光大。”
郑老看着眼前的得意门生,开口说道。
“谨记老师教诲。”众学生拱手行礼。
“方才我感应到此去西方五十里,有文心出世。合该我文道大兴。众等一定要努力学习,振兴我文道。”
郑老再次嘱咐道。
“老师,文心出世,我们不去争夺一番吗?”
有学生在下面问。
“文心出世,确实让人心动,但是他人的文心虽然强大,却终归不是自己的,所以这不该成为我辈的志向。努力修行,成就自己的文心,才是真正的文道。”
郑老口吐一道天音,悬于草庐之上,一时间众学子如同醍醐灌顶,眼中都露出明悟的光芒。
……
洛阳城外,
一座鹭草茵茵的宅院之中。
一老一少,两道人影,正盘膝在在堂上高声诵读着经文。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侖……”
年老者,一身灰色道服,略显陈旧,宽大的额头上爬满了抬头纹。
年少者,不足十岁,月白色的道服,洗的格外的干净。闭着双眼,一脸的认真。
须臾,二人读经完毕,盘坐在上首的老者淡淡的开口说道:“史侯,自从你母亲将你送来此地,转眼已经九年。”
“是,师父,在师父门下,弟子收获颇多,愿意一生追随师父的脚步,能有一天远离着纷乱的尘世,得道成仙。”
少年一脸崇拜,恭敬的对老者说道。
“史侯有慕道之心,为师自然是知道的,不过你生在帝王之家,凡事却是要多一些周折了。”
老者站起身来,叹息着说道。
这老者,正是宫廷供奉道人,史子眇。
史子眇修道多年,一身道术出神入化。深得皇家的器重。
眼前的少年,正是当今汉帝之子刘辩。
当今汉帝,子嗣单薄,在刘辩之前,几位皇子都早早夭折。
刘辩降生之后,何皇后担心刘辩,所幸请求汉帝,将刘辩寄养与史道人府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