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大毛虽然取消了公有制,但诸多产业,依旧是以私有制的形式,被大毛执政党把控。
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对产业进行干涉。
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主导权,都给了维埃公司,让维埃公司做事,他们跟着收钱就好。
这也是普大帝的高明之处。
之前的公有制之所以持续不下去,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体制僵化,二是效率低下。
公有制的国营产业,从工人到高管,全部都是铁饭碗,旱涝保收,这对于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但对个人来说,这可是一份好差事,谁也不肯撒手,尤其是那些管理层,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比比皆是。
甚至还经常内耗,穿小鞋等现象司空见惯。
这种情况下,随之而来的,就是效率低下。
旱涝保收,只要不出重大错误,每个月都有钱拿,都有福利领,长时间如此,谁还有干活的积极性。
效率低下,是必然的。
引入企业管理,那就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想赚钱,想过上好日子,那就得努力干活奋斗。
不仅能提高积极性,还将其民众的生产价值,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但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坏处。
资本当道,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资本甚至还会反过来绑架民众,压榨民众的生产价值。
于是乎,有钱的上层越来越有钱,而下层干活的民众,钱没多几分,要干的活却是越来越多。
资本是逐利的,而这种发展进程,也是必然的。
凡事,都是没有尽善尽美的。
普大帝的持股,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对维埃公司起到一个监管作用。
只要势头不对,他便可以利用股权进行干涉,甚至是夺过控制权。
……
入主大毛的诸多产业之后。
江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大量落后低效的产业全部砍除,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
等用优势产业攒足了钱,再进行产业扩展。
大毛的优势产业,主要有两大类,军工,以及能源,欠缺的是轻工业。
江山因地制宜,从能源产业开始发力,业务发展方向,自然是身后的国内。
国内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能源方面一直很欠缺,时常被掣肘。
而大毛这边,人少地广,能源丰富,和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堪称是完美的互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