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数学作业,都是林小萌帮陈舟完成的,写的时候她刻意模仿了笔迹,邵喜也看不出来。
闻言,陈舟笑了。
对他的成绩有影响?
这怎么可能。
陈舟将全品手册随意翻开,对林小萌说道:
“就这本作业,你随便找一道题,看看我会不会做。”
林小萌抿了抿嘴唇,有点看不惯陈舟的嚣张,她翻了翻作业,找出一道她想半天都想不出来的题目。
全品作业的题目难度分三个层次,有基础、中档和创新题,每次作业的最后一题都是创新题。
但创新题跟创新题的难度也有区别,而林小萌找的无疑是那种顶难顶难的题目。
顺着林小萌葱白的指尖,陈舟看向题目:
已知函数f(x)=px/3(p∈r),f(x)的导函数为f′(x),函数g(x)=f′(x)+lnixi。
(1)求函数g(x)的单调递减区间;
(2)若p=1,对于给定实数h0,总存在4个不同实数q1,q2,q3,q4,使得关于x的方程g(x)=q·f′(x)/x+h0(t=1,2,3,4)恰有3个不同的实数根。
(i)求实数h0的取值范围;
(ii)记g′(x)=q(t=1,2,3,4),求证:ix1i+ix2i+ix3i+ix4i>2√2。
这道题光看长相,就是道难题。
林小萌轻轻眯着眼睛,这么难的题,她就不信陈舟能做出来。
然后陈舟笔都没动,只是看了一会儿题目,又思考一瞬,便说出思路:
“第一问就不说了,求出函数g(x)并确定奇偶性,再利用导数分类求出单调区间。”
林小萌点点头,这第一问属于是有手就行,自然无需赘述。
陈舟清了清嗓子,继续口述第二问的思路:
“根据给定条件,将方程转化为q=(x+lnixi-h0)/x,再构造函数d(x)=(x+lnixi-h0)/x,并求出导数,再构造函数φ(x)=h0+x+1-lnixi,利用导数探讨单调性确定d(x)的零点情况。”
随着陈舟的缓缓讲述,林小萌不禁翻开答案,慢慢张大了嘴巴。
因为陈舟的思路跟答案……
完全一致。
可就连这道题的答案,林小萌看起来都有点懵懵懂懂。
因为思路虽然简单,但这一小问的答案,却是占据了答案册的半面江山。
放在平时,像她这种90分段的选手,碰到这种题目,那是答案都懒得看的。
但陈舟只是思索了两三分钟,就能够说出来思路?
林小萌被深深震撼了。
如果说之前陈舟数学考139,她觉得自己努努力,感觉也不是不行。
但此时此刻,具象化的题目放在她眼前,就像是天书奇谈一样。
这种题——
高三(8)班居然有人能做出来。
此时此刻,林小萌有点羊身上取驼毛,感觉像是在做梦了。
也直到此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她跟陈舟之间的差距,恐怕比珠穆朗玛峰到马里亚纳海沟的距离还要悬殊。
林小萌低下头,捏着衣角的手指微微收紧,心里那点不服气彻底烟消云散,只剩下难以言喻的挫败感。
陈舟眼中含笑:
“怎么样,知道哥的实力没?都跟你说过了,不是我不想写作业,只是写这种档次的题,就是在浪费时间,懂?”
虽然陈舟这番话听起来格外嚣张,但林小萌却彻底相信了。
她长长叹一口气,奇怪地看着陈舟,疑惑道:
“懂是懂了,不过你这脑子究竟怎么长的?怎么这么聪明?”
陈舟摸了摸鼻子,说道:
“反正不是……学习法带来的。”
虽然省去了关键词,但林小萌还是听明白了陈舟的意思。
她脸颊微红,胜似天边的彩霞,轻言道:
“说好……不说的!”
陈舟轻轻笑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