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189章 试点单位,新任大队长

第189章 试点单位,新任大队长(3 / 3)

“不去了,家里还一大堆事情,下次,下次一定。”

方唯婉拒了郑先发的邀请,骑车回到了家里。

盘莲花和阿姐还在等他吃饭,小宝倒是吃饱喝足了,正在屋里玩耍。

“回来了?赶紧吃饭。”

盘莲花没问方唯为何这么晚才回来,连忙起身热菜热饭。

吃饭的时候,还是他自己主动说了今天的事情。

“忙一点好,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就安心工作吧。”

盘莲花倒是通情达理,男人嘛,哪能整天守在家里呢?有本事就在外面干一番事业,总之她是不会拖后腿的。

方唯寻思,其实魏光华的建议真心不错,回头瞅机会是得把大队部搬到二队来。

倒不是为了图方便,主要是后续的杂交水稻研究离不开他,省得到时候把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

时间匆匆。

转眼到了中秋节,二队又开始分猪肉、分鸭子,顺便把这两个月的鸡蛋也分了。

队里一共杀了36头猪,其中12头猪分给了二队,还有24头猪则分给了其他的生产队。当然,分给其他生产队的生猪是按照供应价计算的,收现金,概不赊欠。

【产出生猪,点数+11628】

【产出麻鸭,点数+1520】

【产出鸡蛋,点数+10000】

【产出鸭蛋,点数+8000】

【总点数:1376112点。】

养猪场还剩下227头猪,1号禽舍还剩下2620只鸭子。

鸡蛋和鸭蛋除了分出去的,剩下的的都卖了,一共收入了11200元。

现在已经开始逐渐收鸭了,所以鸭子不再补充。

但过段时间会出栏1000只鸡,小鸡会及时进行补充,禽舍会始终保持3000只鸡的存栏数。

二队平均每人分到了10斤猪肉、1只麻鸭。

鸡蛋和鸭蛋是按月分配,无论过不过节,都能保证家里有的吃。

吴茂盛等人名义上分的少,但加上暗中的补贴事实上都超过了平均数。第一批知青,也就是姜霞楚琳琳她们那批人,现在大都能拿到平均数。

新的知青就没这待遇了,象征性的每人给了2斤猪肉、4个人一只鸭子过节。鸡蛋鸭蛋这个月没有,下个月开始按照平均数的四分之一供应。

她们的口粮是从队里借的,按照每人每月最多借25斤口粮的标准执行。

姜霞她们当初也是这么过来,因此没人多说什么,但在二队只要肯好好干活,生活上的待遇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队里的知青一下子增加到了80人,方唯让姜霞担任知青小组的组长,于浩担任副组长,负责知青的日常管理。

节后。

公社下文件,将下塘大队的队部迁移到二队,并批准他们重新修建队部。

郑虎正式走马上任,担任了下塘大队的副队长、郝艾珍为大队的妇女主任。赵金生接替郑虎成为了二队的副队长,生完孩子不久的铁燕红担任了二队的妇女队长。

调整工作历时半个月,终于结束。

新的大队部建在了距离竹器厂不远的坡地上,这个位置距离一队也不远,关键是紧挨着正在修建的公路,交通很方便。

目前工程尚未完工,方唯经常呆在二队的会议室里办公。

“虎子,接下来咱们就要去各个生产队摸情况,不能傻等着他们上报家底。只有把情况摸透了,咱们才好制定明年的生产计划。”

首先将组织架构理顺了,紧接着方唯就和郑虎开始了实地调研。

从一队开始,两人跑遍了大队下属的其他11个生产队(二队除外)。各个生产队的情况大同小异,相较于其他公社的生产队,这11个队还算比较富裕。

实际上这11个生产队也是在进行育种工作,只不过二队出产的是定型稻种,而他们出产的事次一级稻种。

现在的情况就是次一级稻种的需求量巨大,供不应求,这些生产队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同时,这些生产队都有个通病,那就是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副业发展都很落后,既没有中长期规划,也没有短期内的行动。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