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组长,这个下塘大队真的了不起。不仅在农业育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副业、林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耀眼的成绩。
不过,我们也发现大队在分配上大手大脚,完全不符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指导思想。
咱们的结论不好写啊,这个方唯同志就不知道低调一点?”
考察工作基本结束,万勇等人借用了二队的会议室,举行了闭门会议。
现在大家都很头疼,因为反差太大,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下结论。
下塘大队在农业生产上、在发展副业经济上,都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
特别是队里成立了医务室、小学和托儿所,为广大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些事都给考察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吧,这个下塘大队实在是太高调,超出普通大队社员收入的好几倍。
还有物资分配,社员和知青的人均肉食占有率、食用油占有率、鸡蛋占有率,连他们这些城里人看着都眼红。
现在的主流还是提倡艰苦奋斗,富裕队应该把绝大多数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上,而不是分光吃光。
“作为下塘的支书和前大队长,方唯同志无疑主导了队里的工作。我们是不是和他谈一谈,问问他是怎么想的,看我们在报告里能不能替他遮掩一下。”
大家对下塘大队还是抱着维护的心态,他们来的目的是树典型,现在看来这个典型不好树立啊。
但不管怎样,能遮掩的地方还是要尽量帮忙的。
组员议论纷纷,万勇觉得很有讽刺意味。这些人都在替下塘大队想办法,结果作为大队的支书,方唯居然连面都不露。
“大家静一静。”
万勇觉得讨论的差不多了,便进行了总结发言。
“咱们来了这么些天,方支书避而不见,就很能说明问题。说明他不想当这个典型,甚至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
要不然就解释不通,下塘大队为何会这样大手笔的给社员分红分物资。当然,这都是他们的劳动所得,怎么分配他们有决定权,只是不宜广泛宣传。”
万勇说的很中肯,并没有掺杂个人的情绪在里面。
考察组的成员又再次交换了一下,决定如实写这份考察报告。
临走前,方唯才露面,万勇等人已经没了和他谈话的兴趣。
曾庆看到这份报告之后,忍不住大发雷霆。明明下塘大队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分配的问题,却不能树立一个典型。
他都不知道该怪谁,人家大队有错吗?肯定是没错,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社员们有权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和现在的主流不符,就不能广泛的宣传报道。
随后,地区领导开了个会,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向各县市以及上级通报下塘大队“大队核算制”取得的成果,但不进行媒体宣传。
所以说,下塘大队的试点工作只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下来,地区取消了下塘大队的试点单位名头,现在就看省里怎么安排吧。
省里已经接到了详细的报告,同样认为下塘大队的事迹不宜广泛宣传,在地区取消了下塘大队试点单位的名头不久,省里也作出了同样的安排。
不过,下塘大队二队的“育种示范基地”的两块牌子还在,前来交流学习的人员依然络绎不绝。
“呼呼.”
方唯得到了消息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别以为试点单位能享受一些便利就是好事,不管是谁,处在聚光灯下都不是一件好事。
当时上面定的试点单位,他没办法阻拦,但他不希望一直带着这个“帽子”。
“你们是想头顶光环被当做典型,还是想给社员们谋福利?同志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总要有所取舍。”
这段时间,队干部们的情绪都很低落,明明试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最后却虎头蛇尾,什么都没捞着。
鉴于此,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方唯召开了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会议,首次把这个问题摊在了桌面上。
他不加任何掩饰的告诉大家,你们是想要荣誉要还是要实惠?如果想要名誉,那么就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和大多数人一样过苦日子。
如果想要实惠,那就闷声发大财,关起门来过日子,不要去想名誉上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