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起昨天查到的消息,她还是轻启檀口,冷不丁地吐出了两个字:</p>
“玄慈。”</p>
还在逗弄司琴的玄慈闻言,非常自然地转头看向她,愣了一秒,方才想道:</p>
完了,我大意了。</p>
心知自己的反应已经说明一切,他也不找补了,皱眉看着娴夫人,不爽道:</p>
“草,你还跑去殷府查我?出来混谁没有个别名啊,我还没查你呢,你查老子法号,几个意思?!”</p>
司琴见状愣了,显然没听说过“玄慈”二字。</p>
“别激动。”</p>
娴夫人淡淡说道:</p>
“我本来也没打算去深究你的身份,只是最近长安城里在传一个消息,说洪福寺来了一位精通佛法的高僧,法号玄慈。</p>
“据说他从小在南方的金山寺刻苦修行,诚心礼佛。</p>
“年纪虽轻,但悟性极高,十二岁便已将禅、净、律等教法融会贯通。</p>
“遇见各方往来僧侣,他必虚心求教,还时常在松荫下讲经参禅,谈说奥妙。</p>
“有一次竟把灵隐寺的鉴能大师辩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称赞他:慧根深植,妙理通达,觉悟超凡,慈悲无量。</p>
“渐渐地,寺外之人皆闻其名而入寺听禅,请求指点迷津。他也获得了一个“慧海明灯”的美誉。”</p>
娴夫人说到这里目露异色,实在感觉面前的玄慈与“慧海明灯”太过违和。</p>
顿了顿,她又用委婉的话语说出了有关玄慈救母寻父的那段传言,最后说道:</p>
“自己听听,这玄慈法师年纪跟你一样,又是殷开山的外孙,而且生得俊美不可方物。如果是你听见这消息,难道不会产生怀疑吗?”</p>
玄慈听到这里,目光倏明倏昧,用三根手指搓碎了燃烧的烟蒂,皱眉道:“这消息哪来的?我怎么没听过?”</p>
“我是两天前从一个常去洪福寺的友人口中听来的,现在估计还未传开,但知道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p>
娴夫人凝视着面前谜一样的男子,却没有急于发问。</p>
而玄慈没有说话,只在心中破口大骂:</p>
“卧槽,这t。</p>
“老子怎么突然变得道高僧了,还讲经说法,跟什么大师辩论,这些事我自己怎么不知道?</p>
“法明,法海,还有那只幕后黑手,到底想干什么?</p>
“难道真是因为投胎没投好,变成了他们眼里的天选之子,所以铁了心要培养我当佛门某个派系的话事人?”</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