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苗和马耽率一众文吏在成都府库中搜寻。
历朝历代都有保存典籍的习惯,连一个县都会写县志,蜀汉立国四十三年,很多记载还在,竹简虽然笨重,却能长期保存。
这可能是华夏文明一直延续的原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耽在一堆竹简中翻出庲降都督府各种文牒,在舆图上大致恢复了南中的郡县。
区域之广袤,几乎有两个成都平原。
西域、漠北很多区域是荒漠,不能耕种,不适宜晋人居住,但南面的这些领土,四季如春,水土肥沃,资源丰富。
经营起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君主之爱民,亦为其计深远。
用蛮獠的血为华夏开疆拓土,一本万利。
上山入伙,也要交投名状,蜀中的蛮獠想要加入华夏,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组建义从军,将驯化的蛮人、獠人编制起来,调归庲降都督府治下。”刘道规对女人财物没多大兴趣,唯独对开疆拓土孜孜不倦。
自幼生长在京口,山川河泽、土地良田被豪强霸占,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自然对土地有着狂热的渴望。
“儿以为此事稍待几年,蜀中刚刚收复,民力未复,粮草不足,且蛮獠只是表面臣服,若纵自南下,只怕故态复萌,当设置学校,大兴儒教,移风易俗,教化诸族,长此以往,即便蛮獠还有反心,其子嗣必然归心。”
刘义兴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细。
“我儿所言甚是。”刘道规深以为然。
眼下不是经营南中,而是恢复蜀中。
饭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一转眼,秋收即至,蜀中不愧是天府之国,仅是成都周围府兵屯垦的田地,就收获七十多万石稻粟。
獠蛮耕种的田地收成要差一些,一来是因为俘虏他们时,过了春耕,补种的都是豆菽之类的短期作物,二来这些人耕种技术不可与晋民同日而语,加上很多蛮獠天性懒惰,播种之后,便再也不管了,任由田地里杂草丛生。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府兵自会治理他们。
秋收之后,粮食充足,蛮人和獠人都能吃饱饭,抵抗的心思越来越淡,逐渐适应了新身份。
刘道规下了第二道政令,移风易俗。
禁止挨山傍谷聚寨而居,禁止巢居、穴居,搬迁到各县城外聚居,禁止抢婚、禁止椎髻跣足、禁止妇人成婚时的拔牙之俗,境内诸族,全部改为汉姓,违令者,贬为贱户。
獠人风俗野蛮,各因淫好,无适对区,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婚姻多不正,村落强暴,窃人妻女以逃,转移他所,安居自若。
嫁女儿时,缺去前齿,谓之拔牙之俗。
刘道规严阵以待,所有虎卫军、府兵磨刀霍霍,镇守在永安在毛修之和涪陵的王鸿也整军备战,就等有人跳出来。
这一步最为关键,从习俗入手,真正驯化蛮人獠人,让他们沐浴在华夏文明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