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要当宋公,小弟自然鼎力支持。”刘道规人还在返回襄阳的船上,刘怀肃特意从广陵赶来。
朝廷不仅封刘裕为宋公,以广陵、晋陵、吴、会稽等十郡为宋国,备九锡之礼,加剑班三十六人,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权臣三件套样样备齐。
不过刘道规也被封为沛公,以彭城、沛、兰陵等十郡设置沛国,加剑班二十四人。
对封国刘道规其实并不怎么在意,但朝廷封的这个“沛公”,就相当有意思了。
刘家的老祖宗也是从沛公干起的,不过汉高的沛公是县公,而且还是别人的尊称,并非正式任命,相当于沛县首领造反头子的意思。
朝廷给自己加了一个“沛公”,似乎有意无意在暗示什么……
刘怀肃接着道:“丞相准备明年亲自率兵北伐,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这么快?兄长的身体……”
“土断已有小成,建康募兵三万,兵甲充足,士气正盛,丞相欲先平姚秦,而后北伐魏国,克服神州,恢复华夏。”
“兄长的雄心还是那么大。”
如果这些话从别人嘴中说出,刘道规就当他得了失心疯。
灭姚秦机会颇大,如今汉中、弘农、顺阳这些要地都在手中,姚兴自己也被刘勃勃折腾的够呛,外强中干。
但魏国非同小可,拓跋珪在位的时候,国中叛乱此起彼伏,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到处都在反,拓跋嗣上位后,外和诸国,内抚诸族,国中呈现一片祥和的景象。
虽然这一切离不开拓跋珪的计口授田和各种改制,但拓跋嗣能坐稳江山,调和各种内部矛盾,压住国中勋贵和豪酋,已经非常难得。
这两年计口授田转牧为耕,逐渐显露威力,不断增强魏国的国力。
晋室这些年虽然也在推行土断,抑制豪强,确确实实改善了百姓生存状况,但在刘道规看来,并不彻底。
晋陵、广陵二郡成了土断的法外之地。
而且刘裕与几大高门之间也在媾和,高门的确收敛了一些,但本质未变。
刘怀肃目光一闪道:“唯有北伐,方能捏合各方势力,丞相这两年休养身体,为的就是这一战。”
“既然兄长一心一意北伐,我必会全力配合,灭姚秦后,其他事再论。”刘道规自然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
再不北伐,两边就要迎面相撞了。
朝廷封了一个宋公,再弄出一个沛公,就是想挑拨两边冲突。
刘道规和刘裕或许不会受多大影响,但下面的将士肯定不会这么想。
地域冲突和矛盾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如今刘道规代表西府和一部分北府,兼地方势力,刘裕代表朝廷和北府。
几乎延续了晋室南渡以来的东西冲突,以及朝廷和地方的博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