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相谈甚欢,傅红雪觉得其实骆梓荣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心思缜密,聪明绝顶,但为人坦荡荡。
他能一直照顾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不只是为了还黄廷和小秋的家人当初施予的一点恩情。
更多是人性中的大善,一种侠义。
说到学业,骆梓荣侃侃而谈,说其实当下最好的专业,排名第一是医学专业。
港岛人口密集,医疗需求很大,而且医生的社会地位高。
排名第二是机械工程,他也曾经考虑过这个学科,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最喜欢的建筑专业。
业余时间,也自学一些金融管理方面的知识。
傅红雪笑着说:“我有个朋友,叫孙盛东,就是港大机械工程专业的教授,你认识吗?”
“……我过去帮了他不少,现在来到港城,他也在帮我做些事。”
骆梓荣说他知道孙教授,不过不认识对方,那也是位很受师生推崇的教授,在港大十分受尊敬。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人,傅红雪心里清楚,七十年代,港城的经济起飞,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
比如“海底隧道”、“公共住房”等等。
这些建设肯定是需要机械工程的人才。
她跟孙盛东谈过,打算未来就朝这个方向投资,再做点事业。
……
镛记酒家的金牌烧鹅确实不同凡响。
小秋吃得满嘴流油,十分满足。
等结账时,他默默掏出口袋里的十元钱要给阿荣哥,惹得大家一阵好笑。
骆梓荣付了钱,四个人往外面走去,天色早已经暗了下来。
大家在酒家门前作别,骆梓荣第一次对人说起自己的住处地址。
“红雪,我住在金鱼街46号,四楼,希望有机会邀你做客。”
好嘛,一顿饭下来,称呼都变了,两人俨然成了一见如故的好友。
不知怎的,他真的期待有一天傅红雪能够去找他……
傅红雪一笑,微微点头,记在心里,金鱼街她知道。
自己还在油麻地吴松街的“景兰花园”有房产呢,离得其实挺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