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两地建厂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两地建厂(1 / 2)

文书的第二条写了在新军中也建立一支神机营,掌握各种火器的使用。

“神机营的确该再建一支,”朱由检放下文书朝他们几人点头,“不过朕以为,也可在南方建立火器局...”

说到这儿,朱由检蹙眉思考了一阵,继续道:“不如建个兵工总署,由朝廷直接管辖,工部、技术学院以及聘请民间懂火器火药的工匠,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燧发枪、红衣大炮以及研制其他新型火器。”

皇帝这话说完,底下几个阁臣面上就犯了难,要知道,制造火器可太费钱了,京师工部下火器局每个月都要用去多少银子?如今南边再造一个,这哪里吃得消啊!

郑三俊觉得不能让皇帝胡来,他大着胆子上前劝道:“陛下明鉴,京师王恭厂、盔甲厂以及火器局,每年耗费饷银数十万亮,尚感不足,辽东战事虽平,然九边饷银、百官俸禄、河工赈灾,处处皆需用银,国库岁入有限,寅吃卯粮虽有改善,但如今于南京另起炉灶,兴建同等规模之兵工总署,实乃重复糜费,臣恐国库顷刻枯竭,请陛下三思!”

郑三俊担忧得并不是没有道理,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京师的火器局跟烧钱一样,南边再建一个一样的,纯粹是浪费。

周堪赓闻言也觉郑三俊说的有理,但他看着皇帝面上似乎不信,便起身拱手道:“陛下,火器研制,贵在专精,如今天下能工巧匠多汇于京师,若将其分流至南京,则南北两处皆人才凋零,反不利于火器之精进,不若集中银饷、工匠于一处,攻其一点,比能更快造出利国利民之神器。”

朱由检朝他们二人摆了摆手,“两位的意思,朕明白,只是郑卿只知省钱,却不知省钱可能亡国?京师火器局若遇天灾人祸,或被敌人细作破坏,或一旦流寇逼近京畿,我等之军工命脉岂不断绝?于南京设厂,乃是狡兔三窟之策,北方有失,南方即刻补充,南方有警,北方亦可支援,此乃国家战略之双保险,岂是重复建设四字可以抹杀?”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如此重要的火器,谁知道外面有多少人对大明的火器打主意呢?

北方也并不是绝对安全,更要考虑天灾的影响,整个大明只有一个生产基地,那无疑是巨大的战略风险,要是有钱,朱由检都想再多建几个。

眼下,再多一个南方实属必要之举!

说完这些,朱由检并未等他再度开口,朝他继续道:“郑卿,于南方建厂岂是糜费?实乃开源之举啊!”

郑三俊不明,眼神中透着大大的疑惑。

“南方富庶,工巧之风盛行,铁、铜、硫磺、硝石等原料供应充足,且水路运输便捷,成本远低于从南方采购再千里迢迢运至京师,在南京生产,反而能省下巨额运费,并能刺激南方工坊技艺,此乃因地制宜,降本增效之良策,何来浪费一说啊?”

郑三俊在心中不由算起了账,朱由检见此,转头看向周堪赓,“周卿,集中一处,容生怠懒与腐败...”

虽然自己相信自己选出来的人不会,但薄珏、毕懋康这几人不会贪腐,不代表底下的人不会。

“设立两厂,令其相互比较,朕要让南京与京师之局相互竞赛,谁制造的枪炮更利、更远、价更廉,朕便重赏,如此,工匠才有干劲,也才能推陈出新!”

此乃鲶鱼效应,胜过闭门造车!

“可是陛下,”范复粹没有起身,他坐着朝朱由检拱手道:“两地制造,规格、用料、工艺难免参差,届时北方的火药未必能填入南方的火铳,南方的大炮也未必能契合北方的炮膛,军械无法通用,于战时乃是致命之患,统一制造,方可统一制式,此乃兵家常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