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考生跪在殿外,他们低着头,紧绷着身子,感受着出入朝堂的喜悦。
翰林院院士从殿内的黄案上捧出题纸,然后交给礼部官员,再由礼部官员拿到殿外的黄案上。
题纸是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
试卷规定每行只能写二十四个字,每个字都要书写工整。
而这一期的殿试试题是由皇上亲拟的。
“今年的策论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一众考生领了试卷,这才坐好答题。
董如意拿着笔,坐在一旁发呆。
她在想,要写一篇怎样的策论,才能让所有人都为之叫好呢。
王喜看着一众答卷的考生,然后步入殿内。
“启禀陛下,董小姐还没有动笔。”
皇上笑道:“她记性虽好,可是毕竟太年幼了,这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她如何晓得。”
张福海忙道:“陛下说的是。”
一个时辰过去,董如意提笔开始作答了。
董如意和其他人一样从帝王之政写起。
帝王之政分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和如何树立治国思想。
等董如意写完了治国的办法和思想后,又畅想了未来的太平盛世。
她还废话连篇的写了一堆例子,例如:汉宣帝刘询。
董如意说他治理时期的官员称职,百姓安宁,只可惜他专意于检察,那么检察不到的地方,就会出现纰漏、造假;
然后董如意又举例了汉文帝刘恒。
说他简约节制,不巧立名目,又注重修养持重,这种修养持重的思想潜移默化,发扬光大,所以四海升平。
董如意又废话叨叨的说了国家的纲纪、法度。
等她全部都写完,这才说到正题上。
董如意敞开手脚,不要脸的从太祖皇上开始写起。
说他的聪明才智为上天所授,刚毅品性由生性决定。
还说他在国家草创初期,就创建制度设制谋略,定下万世之大计。
然后又说到当今的皇帝陛下。
等时间一到,一众考生便起身离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