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是什么人,那是为宫中贵人准备的,一个寻常的妇人,怎配让太医出面。
“让她滚!”紧接着,太子便来这么一句。
从前的深情,到底成了过往云烟。
如若不是现在朝堂众人对他咄咄相逼,或许还有心思,表现自己情深的一面,可现在,太子没了那个心思。
看太子正在气头上头,宦官赶紧退了出去。
太子目光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众人,“这国事是天子的国事,本殿,无权干涉!”
说完,直接带人,进了内殿。
无论朝臣在他身后,如何的呼喊,他都没有回头。
好好的一场宴会,便就成一场闹剧。
在场的人全都冷着脸,如今太子监国,皇帝又岂是他们想见便能见的?
就算见了又如何,皇帝四肢不能动,如同一个活死人一般,若是真有能力掌管朝堂,何至于选择让太子监国。
太子这是在逼他们!
外头,雪下的更大了,漫天漫眼全是一片白色。
在场的人都在怀疑,钦天监算的是真的吗,明君登基真的一切就会变好?
可是,太子是明君吗?
恍然间想起,钦天监给如韵郡主算的那个成亲的日子,大吉便是大凶。
大佑的未来,就如同现在的大雪一般,看不见远方该走的路。
不管如何,御史台中丞往前走了一步,冲着叶卓华抱了抱拳头,“叶大人大义。”
昨日叶卓华碰着驿官送了八百里加急,可太子却没有在朝堂上提起这事,叶卓华便给御史台送信,让他们多留个心。
一般八百里加急,为了防止中间的信件丢失,多会连着发两次。
今夜,御史台那边安排了人,在城门口等着,果不其然便碰见了来送信的。
可瞧着这人一身的狼狈,怕是有人阻挠对方进城,而御史台的人与之周旋,才代为送信。
加急公文是直达圣听,不经过任何官员之手,能提前交代下头拦着的,必然是太子殿下。
“本官,也没做什么,救世之事。”叶卓华摆了摆手,也不过只是送个消息罢了。
听了两人的对话,其他官员多少心里也有数了。
翰林院韩大人冲着叶卓华抱了抱拳头,“行刺一案,怕还需要刑部查个清楚了。”
韩大人算是父辈,如今对叶卓华尊敬,乃是为了大佑。
他收顾明辰为门生,细心教导,如今虽然是翰林院掌院,可鲜少问正事,只一心做学问。
今日,也是气不过才出了头。
国难将至,他作为老臣,自该义不容辞。
叶卓华自然更要放低姿态,抬手让顾夭夭扶着他起来,而后恭敬的行了个大礼,才重新坐回轮车上,“若是这案子,能落在刑部头上,晚辈自是义不容辞,只是。”
叶卓华摇了摇头,就像是当初的宦官案一般,说是让刑部参与,可实际呢,刑部根本就没有插手的机会。
更何况这次,太子都没有提刑部的事,估摸内务府的人就给处理了。
宫里的人如何说话,他们外臣自是管不了。
大家也都懂得这个道理,如今天色已晚,等着明日在商量对策,只可怜了丘城的人,白白的耽误一晚上。
“不若,我们各府先寻了余粮,率先送过去。”顾父到底是武将,只想着解决的法子。
总不能,知道丘城在受苦,他们无动于衷。
只是他说完,剩下的人都摇头,莫说各府没有多少余粮,就算是有,都已经这个时辰了,没有太子御令,谁人能出的了城?
编一个瞎话,传军令?
然后私自调兵,去送到难民那?
这么远的路程,调多少兵可以够?这种事又不是一两日能完成的,到时候兵部也得拨银钱,这样一来就不是冯将军一人能说了算的了。
就太子这样,这般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今日大家先回府瞧瞧,能拿出来多少粮食,明日一早开了城门先送过去,而后明日无论死谏还是其他,一定要太子殿下下令。”韩大人思量片刻,便想了这么个法子。
毕竟,准备粮草也要时间,与开城门的时辰也差不到哪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