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边,自然震怒,阖宫上下彻查。
等着一切都有定论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子时了。
宫门以关,殿里,却一片灯火通明。
皇帝,看着下头呈上来的证据,眼睛微微的眯着,面上阴沉,随即猛的一拍桌子,“简直,荒唐!”
而后,立刻下令,开宫门,让二品及以上的重臣,即可进宫议事。
宫门大开,非八百里加急不可。
可见此事的重要,皇后原还想劝皇帝歇息,一听皇帝这命令,只能退居内殿,不再露面。
外头,原本已经安静下来,打更人靠在墙边打着哈切,马蹄声,似乎将京城提前唤醒。
很快,各府便亮了烛灯。
下去的人急急忙忙的穿衣,赶紧备了马车进宫。
这夜,似乎比任何时候黑的还要透彻。
下头的人在进宫的时候碰上了,也是询问,谁知道宫里头这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可上下的人也都并不知晓,只知道今日,宫里办宴。
只是,进门的时候发现御林军似乎比往日,把守的更严了。
下头的朝臣被带到了御书房,皇帝已经在那坐着了,叶相立于皇帝的左侧,等人到齐了,率先开口,“今日,圣上遇刺,查到一些个,陈年旧事,说与诸卿听。”
众人一听,圣上遇刺,赶紧跪下问圣上可安?
皇帝摆了摆手,“朕安好,只是,太子和太子妃护驾受伤,此刻须有太医守着。”
虽然还未成亲,可叶骄阳护驾有功,皇帝提前称一句太子妃,自也没人,敢说一句不合礼数。
皇帝一顿,继续说道,“今日,当太子不顾一切的护着朕的时候,朕,突然想起了父皇,想起了皇兄,想起了这大佑江山。”
声音,似有些哽咽,“太子太子妃护驾有功,朕许他们,一生一世一双人,诸卿可有异议?”
“这,臣等无异议。”下头的人只能摇头。
本来,太子都不要太子之位了,就要叶骄阳一人,现在两人立功了,皇帝正式应允,也不过是顺水推舟的事。
听众人没有异议,皇帝直接拟定圣旨,下放尚书台,昭告天下。
等着,圣旨的处置完了后,叶卓华便将证据摆了出来。
宫里人行刺皇帝,只要用心,查起来肯定也是快的。
至少,首先从他的出处能打探一二,尤其,这几日宫里宫外,彻查贵妃,下头人很多人的底细,都被盘查出来了。
这刺客是药膳司的人,曾经同胡月娘也有交集,且,还是胡月娘近身掌宫宦者的同乡。
胡月娘出事后,这掌宫宦者本是该关在慎刑司的,可人就在白日,人突然间就逃走了,而后,便有了这刺杀的一幕。
当然,这掌宫宦者想逃出宫去也并不容易,他藏在了这刺客所住小院中的枯井之中,被人发现后,便立刻自尽了。
两人,藏在嘴里的药,可是一模一样的。
与此同时,胡贵妃所做的事情也都全部查清楚了,这些年了,后宫之中却有恶毒之人,害帝王险些无后,这人,便是胡贵妃。
但凡同胡贵妃有过冲突的妃子,最后都是落胎的下场。
自从上次皇后小产后,防备心更重,这才没让胡贵妃的手,再加上皇帝亲自守着太子,胡贵妃没有机会,这才保全。
听了这些陈年的真相,众位大人只觉得后背发凉,众人也怀疑过,后宫不太平,怀疑的对象便是皇后,甚至因为他们的怀疑,害的皇后小产。
真相面前,那个一直恪守规矩温顺恭谦的贵妃,才是最大的黑手。
皇帝,寻到了所有的证据,更有胡月娘的供词,自然无人怀疑。
只是,唯一不解的是,即便胡月娘恶贯满盈,可不至于,大开宫门,迎朝臣入宫商议。
皇帝缓缓的闭着眼,“胡氏,恶贯满盈,着,贬为庶人,赐梳刑,着减,日日行刑,以三月之期褪浑身之恶血,恕经年之罪。公主玉姫,不良不善,不慈不孝,着贬为玉姫县主,不入祠堂,不受拜见。”
正式下旨,再无更改之期。
“圣上英明。”朝臣们,只能如此说话。
这,是皇帝愿意让他们看到的真相。
实际上,顾夭夭知晓胡月娘身后有人,叶卓华即可派人去查,真正的刺客已经被捂死在慎刑司,填了枯井。
至于胡月娘,梳刑早就下了,长长的梳子刺入肌肤,痛不欲生,无论这供词上写什么,她都得应下。
等着众人起身,皇帝面上才有一丝疲倦,“来人,将安王带上来吧。”
听着皇帝提安王,朝臣们不由的朝漆黑的外头看了一眼,正常来说,皇帝允了太子的请求,那么便该重新立太子了。
可是说不上为何,众人心里沉甸甸,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顺当。
再来,这安王进宫,三天两日的生病,这样的身体,也不知道能不能担的起万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