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为佛也得到不少功德,老子收了功德,日后炼制了金刚镯,老子转身进了函谷关关。多宝也得到不少功德,修为直接到达准圣中期。多宝已经是西方之人,准提看着多宝修为精进也是很高兴。
多宝看着准提平静的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菩萨我们应该回去了。”
准提眼中精光一闪:“法有我无”多宝认真的说:“人无我,法无我”准提一愣:“何为佛?”
多宝回答:“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
准提本就应该是菩萨道,大乘佛法讲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为目的之本怀--菩萨道既菩提心。修行果位直趋无上菩提。多宝所说的‘大乘佛教’教义本就是后来准提所悟,西游传的也是‘大乘教义’。不过现在变成多宝所悟,多宝如果回到玄门,那日后的西游,还不知道兴的是谁?
准提一听多宝的话,如醍醐灌顶,看多宝的眼神就像从前看到先天灵宝,那是闪闪发光,准提暗想:我真是看走眼,想不倒多宝有这悟性,早知道去抢什么承慈啊,把多宝抢来不香吗?
\准提看着多宝:“多宝佛好慧根,日后老师练人间界,不知道多宝佛是否愿意下去传教?”
多宝心中一动,下去传教是最好立‘大乘佛教’的机会,但是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一切听菩萨和阿弥陀佛安排。”
准提高兴的带着多宝回灵山,本来他对多宝担任三教主的位置还是很不愿意的,不曾想到多宝居然有此悟性,佛教三教主也是当得,就是委屈弥勒和药师。
多宝到了灵山,阿弥陀佛、准提又和多宝进行论法,多宝经过老子讲解,对将来要立的大乘佛教也是心中有数,和西方二圣倒是对答如流。
阿弥陀佛看着多宝:“多宝佛大智慧好悟性,只是多宝佛的佛教教义和我西方的好像有些区别?”
多宝点头:“我有感佛教教义.太狭隘,不利于传教,二位教主也知道,我常年在灵鹫山也是无事,得机缘悟大乘佛教。”准提和阿弥陀佛点头,多宝被三教排挤几乎是三界尽知,准提很好奇:“何为大乘佛教?”
多宝开口:“大乘佛教包括信、愿、行、.证四个阶次的修学,大乘菩萨道修学,从十信位圆满后,入初住位的布施,然后进入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六度,由于善知识摄受而入不退转住(第七住),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心。自此后便有第十住见性、十行十回向后入初地,地地增上,最后在最后身菩萨时,坐菩提树下,成就四智圆明的佛果。易行道的净土法门则以信愿念佛为主,净业三福为辅,仰承佛力往生得不退转后,再回娑婆修菩萨道直至成就无上菩提。”
准提听的是不住点头,多宝又.开口:“大乘佛法以亲证真心为根本标的,在亲证真心后,便踏上内门修六度万行的菩萨道。菩萨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为方便摄受众生,修学三乘菩提,普度众生。”
多宝见准提和阿弥陀佛很认真的听,继续说到:“现.在我教以罗汉的解脱为目标,我称为‘小乘佛教’,大乘教则以菩萨道的圆满--成佛为目标。所以,菩萨之道,深广无尽,其主要内容为:菩萨,发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多,历十地而成佛。”
准提目放精光:“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一切智智即是.无上菩提;大悲为上首--发大悲心以普济众生之苦;无所得为方便行--体证缘生空无我之义,忘我而为众生服役,严净国土。”
多宝笑笑:“准提菩萨所言不差。要去新地方传教,.就要找出人族愿意接受的教义,寂灭、轮回法有我无,怕是不容易被人族接受。”
阿弥陀佛也是.点头,他们当初就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学什么寂灭,才从人族空手而回,准提问:“那依照多宝佛应该传什么教义。”
多宝开口:“我们立一大乘佛教,去人族传下教义,利益一切众生为目的之本怀--菩萨道的菩提心。修行果位直趋无上菩提。弘法方法,大乘佛教就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这样应该就可以。”
准提和阿弥陀佛一听都是大喜,这样的教义不怕人族不接受,准提传音给阿弥陀佛:“还是师兄有远见,多宝这因果结的太值了,我眼光真是不行,当初不想给多宝实权,要不多宝早是我佛教之人。”
“师弟,你我二人以后可安心在三十三天外修行了,小辈们如何便让他们自行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