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月份就開始的梅雨季,持續了很久的強降雨,終於在七月六日出梅了,人們心情隨著天氣變得通透起來。但受上遊來水和潮汛共同影響,後山鄉大堤沿線的形勢卻格外嚴峻,並不容樂觀。
此時後山鄉,唐康明書記的威信已與日俱增。經過持續高強度的大堤搶修,後山鄉境內6千米新大堤堪堪抵住高漲的水位。
從6月29日起,後山鄉沿江潮位就超過了警戒水位,甚至最**位已經達到恐怖的米,舊大堤高度早就被超過。由於沿江潮位高,內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內澇的嚴峻局麵。
若不是唐康明書記力排眾議,若不是市委宋書記鼎力支持,此時的後山鄉,已經變成澤國了。
雖然梅雨季已過,但後山鄉的唐康明,卻遠比六月份還瘋狂的繼續加高大堤,加防洪牆,打木樁、下沙袋,搞得鄉裏以鄉長邱大海為首的反~對派,又冒頭跟唐康明陰奉陽違。
可如今唐康明在後山鄉,一心為民的高大形象,早就豎立在人民的內心裏。人們親昵的稱他為“我們的唐書記”,這些所謂的反~對派們,也不敢做的太過。
依說都已經出梅了,險情也已過去,唐康明緣何還“勞民傷財”的繼續加固大堤呢?
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唐書記,隻是被兒子唐寅的一番話給震驚住了。
當梅雨季過去後,唐康明也跟所有人的想法一樣,深深鬆了口氣,認為大壩終於有驚無險的渡過難關了。
但唐寅卻在他的耳邊說:“這次持續暴雨,是厄爾~尼諾強大暖濕空氣帶來的強降水。如今雖然看似過去了,但若本該北移的副熱帶高壓,突然殺了個“回馬槍”,造成梅開二度怎麽辦?”
唐寅所言可是有一定根據的,記憶中,拉尼~娜現象可是緊隨厄爾~尼諾之後而來,又使應當按期北移的副熱帶高壓再次南下。
若唐寅沒有之前數次驚豔的表現,若唐父不將老百姓放在心上,也不會發生大堤再次加固的現象了。
唐父思考再三,又特意到氣象台詢問專家。雖專家對此表示可能性幾乎為零,但也沒有將話說死了。
隻要有一絲可能性,唐父都不會任由它存在,讓它威脅老百姓的安危。
於是由唐父執筆,父子通力合作寫了篇數千字,提防梅開二度可能性的文章,托大伯父在蒼山市日報發表,向社會發出示警。
此篇文章雖引用大量事實論據,觀點明確,但還是招來罵聲一片,大家一致認為唐父嘩眾取寵了。但不管怎麽樣,唐父依舊我行我素,乘著難得好天氣再次決戰大堤了。
那天唐家一大家,在東苑賓館狀元閣就餐,教育局黃局長高調力挺唐寅一家,同桌各局頭頭腦腦們也紛紛前來敬酒,很讓唐家人受驚若寵。
這也讓一直俯視唐寅一家的林致遠幡然頓悟:人家唐康明一家,已經變成需要自己仰視的存在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他才會讓女兒林靜琪要跟唐寅搞好關係。至於怎樣搞好關係,又或者希望女兒主動些,讓唐寅當真耍流~氓,就不得而知了。
在那個喧鬧的包廂內,一位少女在密切關注著一位少年,在她眼裏,這位少年依舊是那樣普通,但又卻有些不同。究竟不同在哪裏,她也說不出來,隻感覺所有人都微醺,唯有那位默默無聞的少年人才是最清醒的。
“若在市一中碰到他,他會主動跟我說話嗎?”少女暗想:“會的,很小的時候他不就很喜歡我了麽?”少女自信的笑了。
從那次狀元閣回來後,唐寅的生活又一次進入規律,時間排得滿滿當當。
大早起來鍛煉身體,上午學習,下午自由活動,晚上看課外讀物,間或還跟母親談談開店的事情,又跟父親說說天氣,以及大堤加固的必要性。
唐父唐母對此甚感由衷寬慰,但同時又有些詫異。他們詫異唐寅對飲食上的“特殊要求”,每天早上一杯牛奶,每頓飯必須有牛肉或者魚蝦,對補鈣類的食品情有獨鍾。
兩人對兒子這種狀況,感覺十分困惑,一直以來唐寅都是很厭食的,在飯桌上也十分挑肥揀瘦。哪像現在這樣,盡挑些高能量,高鈣質長身體的食品吃。這還是自己的兒子嗎?
不過兩老在迷惑的同時又很開心,畢竟兒子不厭食,每頓吃得飽飽,長得白白胖胖是件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