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灵山请神诛妖进行得十分顺利,太子踩着小奴才的背下得车驾,脸上是不可一世的笑容,想着飞灵山请神祭坛上,被一道金光刺穿肚皮,还在挣扎着叫骂自己的水妖傀儡,太子不屑地笑了笑:“区区水妖,不过如此。”
一旁早他一步下车的摄天军尊主,正抱着袖子在一边听属下汇报事务。听罢属下的汇报,摄天尊主苍白的脸上,依旧看不出有一丝生机来,却是略一皱眉,压低了声音对属下吩咐道:“加强守卫。殿下的成神大典不可出任何差错。”
两人见太子下来,一齐向他行了修士特别的礼。
“先生,是军中有何要事?”太子看了一眼摄天尊主身后那个汇报消息的修士,探寻问。
摄天尊主低头,故意抬高了声音答道:“殿下,贫道方才听闻殿下在飞灵山请神诛妖之后不久,祈顺城东的怒江之中,就陡然生出一座形似巨斧一般的堰坝。应是太子请来相助的山神降下的巨斧,已经将那水妖无处遁形的真身斩于刃下了。”
听尊主如是说,他身后的年轻修士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太子倒是抚掌大笑:“哈哈哈——如此甚好!这祈顺城多年不解的灾祸,本殿下不费多少功夫,便解决了!”
摄天尊主平静道:“殿下身怀神力又如此抚恤百姓,是大宣之福。”
“也要多亏了先生。”太子眼中的气焰愈甚,他背起手,眼光睥睨着摄天尊主身边的修士问,“祀口都补齐了么?”
怔怔出神的摄天军修士突然被问及,下意识绷直了身体答:“是!小的等人连夜搜查祈顺城寻找,在暴雨中所缺的十四名祀口,全都补齐了。”
太子未置可否,又对摄天尊主道:“先生,如此…祈顺城的雨势也越来越小了,队伍明日便可重新出发吧。”
“是。”
队伍按照太子的要求,在第二天便离开了祈顺城,祈顺城令听说太子请神诛妖之后,真的天降异象,将那怒江的惊涛彻底平息了,连夜召集了无数祈顺百姓在城门口将太子的车驾队伍送出好几里地,三步一叩拜,拜谢太子殿下的“大恩大德”。
太子也不急着让车驾快速行进了,就一路沈浸在众人的膜拜之中,心情飞扬,对那祈顺城令的印象,自然也有了上佳的改观。
听着车驾外百姓们“不绝于耳”的感激叩拜之声,瑶华气得咬牙切齿,捏着衣袖万分不平道:“哼!气死人了。明明…明明是…晁公子的功劳,怎么就成他的神力了?!”又在说到“晁公子”时小心翼翼压低了声音。现下她知道了晁公子身份的禁忌,也不禁为了自家小姐和晁公子紧紧捏住一把汗呢。
正在桌前静心绘制绣纹图样的宁言君对她温柔一笑:“她出手,是因为心怀无数的祈顺百姓,不是为了名声。谁喜欢这些虚名,就给他好了。”
瑶华一脸的不满:“我、我就是觉得气不过。”
宁言君好笑,又低声道:“龙车的事情,可有消息了吗?”
瑶华想起正事:“对了小姐,我听闻……”凑上去对宁言君一番小心的耳语。
“祀口…”宁言君秀眉紧锁,表情十分严肃,“难怪…前日晚上,我依稀听见了啼哭声。”
“是啊!就不知道那太子,要如何处置他们了。”瑶华嘆道。
“瑶华,继续替我留意。”
……
离开祈顺城,封禅队伍继续向西,到得大宣西境轩辕丘。此地多为丘陵地势,道路不平坦,周围城镇也十分稀疏,连着两日脚程的路都没有可以休息的行馆。队伍只能就地安营扎寨。
当夜月出,太子觉得月色动人,便心血来潮,在营帐之间的空地上摆了一臺以天地为厅堂、以风月为乐舞的小宴席,邀请宁言君前来赏赏山谷之上的明月。
当然,除了外围有近卫守护之外,在场伺候陪同的就只能是内侍或者宫女了。就连摄天军尊主,都没有受邀过来呢。
宁言君行礼在太子侧首坐下。
“言君可会饮酒?”太子上来便问,还专门唤来宫女为宁言君倒酒。
宁言君以不会喝酒推辞不饮,太子也不恼,在她面前十分有君子风度,让人为流君换了不醉人的青梅酿:“小酌宜人,酒…往往正是诗情画意的催生者,言君日后倒是可以试着喝些清新爽口的果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