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三国]香草门庭 > 第298章 荆州蒯氏

第298章 荆州蒯氏(3 / 3)

且有意思的是,在刘表这裏相反,臼犯这个唯一与晋文公姻亲关系重臣,与刘表全无关系,剩下四位,却是联姻、拐弯联姻、外甥以及同族。

若是从这个角度考虑,蒯越的南阳太守,就十分微妙了。

南阳的确是荆州军事重地,可从地理上讲,南阳盆地,与荆州其余几郡,相隔山阻。

这就好比,历史上刘表将刘备安排在南阳新野,重用的确重用,但防备也十分明显。

“仲达以为,刘景升对蒯氏,并不同表象一般信重?”

刘表“五贤”,居然只有蒯越被遣在外,其余都在其身边,司马懿这一回的确发现了一个盲点。

“正是,”司马仲达恭敬又行一礼,“臣以为,太尉可对蒯氏做出亲近之态,使其为太尉所用,以此收覆荆州,仅愚见,望明公裁察。”

“仲达之言,亦有道理。”荀柔点头称许,然后请众贤出帐,各自完成自己的庶务,他要独自考虑后再作决定。

待众人全都告退离去,他往榻上一趟,长嘘一口气,命人端温水来。

话没说多少,但就是口干。

历史记录下的只有最后正确的言论,但这样乱哄哄的议事,才是常态,反倒过去他和堂兄、大侄子或者贾文和等,三下五除二达成一致,把问题解决的,才是少数。

贾文和是机智,明确他的需要,文若与公达,是与他目标立场一至,而方才在帐中这群人,每个人视角不同,观念不同,理解不同,说话目的也不同有要展现才能的,有揣度他想法的,有要一鸣惊人的,还有就是想展现一下存在感的。

在华歆之后,多少表示荆州士族,需要限制警惕的人,只是出于揣测他而已?

不过每个人都能展现一点独特观点,且能把这个观点,包装得前因后果完整,逻辑推理顺畅,这已经说明这群人却非浪得虚名了。

而这么多人,从各个方向分析清楚,也几乎把所有可能都举列出来。

他需要做的,是从他的需要出发,选择其中一条。

……明天,还是对蒯氏兄弟热情点吧。

唉,刘表比起袁绍还是差点。

各地大族,德性其实差不多,造反其实不想造反,就想本地百姓安安分分,老老实实被他们吮血吸髓。

但袁绍治冀州,能把不服从他的豪族干掉,让袁氏成为荆州最大势力,让大族跟着他才有肉吃,所以,他一造反,荆州大族都跟着他干,觉得他能成大事。

所以一仗打赢,冀州上下一清算,把附逆的宰了,就只剩些虾米,冀州神清气爽。

而刘表掌荆州的时间明明更长,却只一味联姻怀柔大族,开头杀的五十多个豪帅都是什么人吶,那些才是荆州的虾米,大族吃了虾米,吃成巨族,这下好,刘表更没法控制,果然都不听刘表的,都不感激他,不觉得跟着他有前途,直接给荀柔跪了。

这一跪,反倒不好处理。

若非顾忌大局,荀柔现在都不想处理刘表了,毕竟刘表若要代表朝廷出任荆州牧,身份立场就变了,按要求得籍田,得改官制,得扩隐,得放奴,得给百姓授田,说不定这样能冲锋陷阵,把荆州给平了呢,毕竟熟悉荆州形势嘛。

哦,对了,还是不行,刘表现在于荆州,属于三互法范围了,得避嫌,不能在老婆娘家当官。

刘景升,要你何用!

荀柔端起水碗喝了一口,面无表情。

他还是给文若写信吧。

【致文若兄,善勿恙!前信已见,兄所寄寿礼亦随信至,并未违期,木砚轻巧,今常随于身,信即出于此。弟今添一岁,更知光阴易逝,人之性命如草,盈虚有时,一瞬而过,更不可不惜时,虚度光阴。

已至南阳,暑期将至,愿兄幸饮食,察事,甚幸!长安无事否?幸兄大才,必无事,然兄亦当保重,勿违起居饮食。

果如兄言,荆州蒯氏,背弃刘表,已献南阳,其为荆襄巨室,门生子弟遍州郡,如是,刘表不覆能为。

兄知,弟幼时,尝随先父流落汉水,母氏亦曾葬于是地,往事已不覆记忆,此当寻故地以为纪念,只不能祭祀,以免惊扰百姓。

南方草木易于中原,闻果实有荔枝、龙眼等,木有鸡骨香、沈香等,亦有抱香履木,抱木生于水松旁,削之即成履,弟初至未见,次后若得,亦当随书寄回。

愿兄爱身,永安万年。

弟柔谨拜。(出河南颍阴汉简53a.b)】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