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三国]香草门庭 > 37、标点句读

37、标点句读(2 / 3)

果然,果然这是荀彧会给出的答案。

荀柔望向堂兄挺直的背影。

“荀柔?”

“是。”这次他不敢走神了。

“此事你也听闻,”荀绲道,“应当也听明白了,可有什么想说,就说吧。”

荀柔张了张嘴,正想抄一下优等生答案,却察觉到一丝异样。

满屋的长辈们,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沉默的、耐心的、等待着,审视着他。

其中,父亲的目光最为复杂,期待又担忧。

家族未来、国家社稷、江山百姓他该说什么,这一瞬间,头脑中一片空白,吐不出一个字。

真是糟糕,如果这是一场面试,他大概已经被淘汰。

荀柔闭了闭眼睛,让心静下来。

他知道该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么做。

“是,”他认真拜了两拜,“鹤鸣于九皋,其声、当闻于天。”

(鹤在深林中鸣唱,声音却要直上九天。)

新年伊始,原颍川太守张温升任司隶校尉,颍川迎来了新太守杨彪,杨彪出生弘农杨氏,其父杨赐是如今天子刘宏的老师,属于士人之中,少数受刘宏敬爱的人物。

在天子明码标价贩卖官职之时,这几乎是最好的太守人选。

弘农杨氏,拿下颍川太守之职,自然花了大钱,但他家不缺钱,杨彪为政绩而来,自然不会盘剥百姓,并愿与颍川本地士族交好。

所以,太守初来乍到,很快处理完一波政事,便招颍川本地名门才俊前去拜见。

而以荀氏之名前来的,正是荀彧和荀柔,这对堂兄弟。

“此乃家父所作《句读新编》,”装饰雅丽的太守府中,荀柔双手将文章高高举起,“今日盛宴之上,愿献与杨府君,以助府君宣文教之用。”

容色昳丽的童子,展颜一笑,皓齿朱唇,极尽鲜妍,让人霎时惊艳。

“句读新编?”年轻的太守容貌方正,抚着短须,对着容颜悦目的垂髫童子,语气不自觉得温和许多,“慈明公近来在研究童蒙之学么?”

“正是。”荀柔行了拜礼,站起来道,“我幼学之时,常困于句读,便自作符号,标志句段之间,以便阅览。

“家父见此,以为大有益于文教,便潜心研究,自上古春秋至今之句读标识,弃其杂秽繁琐,难以分辨的句读符号,编写了字符一套,一共五种,其符一目了然,简单易行,容易记忆,标志于文章之间,可免读书之误,也可减少日后书传错意,推而广之,可助文宣教化。”

“好笑,”杨太守还未开口,身后一中年儒生便道,“原听说荀慈明乃是颍川大儒,博学而深研,没想到竟研究起童蒙之学来。

“《礼记》有云:一年离经辩志。其意是说,童子入学一年,便可分句读,哪还需画蛇添足,标志于文中。府君诏令,颍川荀氏,竟以两个未冠童子赴宴,又献什么《句读新编》分明是荀家,看不起杨府君。”

“听闻你是荀家神童,三岁能辩《论语》,原不过一个困于句读的童子,竟敢在大堂之上言及文教,实在可笑可笑!”

这一位,光听口音就知道,不是颍川本地人。

“句读之学,虽看似简单,其中学问却深,亦十分重要。同样一句话,句读不同,其文意则可能截然不同。”荀柔不徐不疾,从容镇定,“贤君子若不知,我试举一例,诸君便能分明。

“家父研读《左传》常惜其句读之不传,以致于今,文意常有争议。如《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

荀柔不歇气的背完,大大喘一口气,脸色微露赧然,向众人颔首致歉,这才向儒生道,“此句,不知君子如何句读?”

童子容貌鲜丽,举止自然大方,实在天真可爱,引众人露出和善的笑意。

“这有何难?”儒生冷笑道,“慈明公连这样简单的文句,也不知句读吗?实在让人大失所望。听好,此处句读当是: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

荀柔耐心听完,点点头,“但家父以为,此句当是——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裔焉大国,指近边之强国,君子读以为,衡流而方羊裔焉,则此句当作何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