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蒙恬是秦王朝的大将军,二人统军三十万防守长城抵御匈奴入侵。扶苏很有才华也很有仁德,人气很旺,旺到什么程度?陈胜吴广起义还要蹭一波扶苏的热度呢!那都多少年后了……呃……课文原文我忘了……反正秦始皇也算是有眼光,临死之前要他继位。结果赵高这厮……篡改圣旨赐死扶苏,把胡亥这崽种扶上皇位,然后又杀了蒙恬。总之,如果当时是扶苏继位,大秦王朝可能就不是二世而亡了。”杜岳晟因为自己的脑洞可能被采纳而备受鼓舞,直接站了起来,抢着说,
“还有还有,那三十万大军最后的归宿说法有很多,其中比较肯定的是有十万归了王离然后被项羽灭了,还有十万据推测可能是‘骊山囚徒’,也在秦末战争中打没了,最后这十万人就更加众说纷纭,谁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就这么在历史上消失了。”
张坤一个劲地点点头,思绪此刻也是无比的活跃又顺畅:“对,再说了,公元前的事,就算是所谓‘铁证’不也是几千年前的人笔杆子一挥?谁又能保证自己绝对准确?”
“呃……你这有点虚无啊……”聂义峰哭笑不得,不过心里已经投了票,“那穿越者就是这十万秦军之后?”
“对了,我听说扶苏胡亥都有后人,最后流落到了日本,成了羽田氏?”徐工问。
“对,有这么一说……就像张工说的,几千年了,谁知道呢,说就信呗?”孙铭建耸耸肩,表示无所谓。
“这样的话……这可比拜占庭还说得上是千年帝国啊!”黄威却有些意见,“跨度太大了……这么长的历史时期,中间的历史事件你们打算怎么编?如何保证前后串联,不被人看出破绽?”
张坤微微一笑:“简单!什么样的谣言最难破——由事实组成的谣言!”
“对,没错,我们基于史实编故事就好啦!”杜岳晟已经可以肯定自己的脑洞一定会被采纳,于是疯狂的转动着大脑以求锦上添花,“其实重点不是蒙恬军团的后人,而是蒙恬军团!”
“这是怎讲?”聂义峰做好了记笔记的准备。
“正统!正统啊亲!既然要假大秦的魂,那我们就得把这个正统给攥在手里。你们想,连陈胜吴广都知道‘胡亥是小儿子,不该他继位,应该让公子扶苏即位’,所以我们这个假大秦就必须得打着公子扶苏的旗号,在扶苏到底死没死上做文章。”
“这怎么做文章?史书都有记载啊!”聂义峰听得直摇头。
“那是因为现代的史学研究非常丰富了,而在古代,真不见得有多深入的研究。而且刚才不说了,所谓铁证也不过是几千年前的人笔杆子一挥,谁又知道是不是真的?秦代的原始文献到了明代就已经没有了,这个大渝……估计同样也没有,无从佐证。”张坤似乎已经明白了杜岳晟的意思,露出了笑容。
“那……小杜,把你的想法说说。”孙铭建见大家都不说话,便让杜岳晟别卖关子。
“很简单,史料记载的是公子扶苏接到篡改的圣旨,蒙恬劝其三思多个心眼,结果扶苏心已凉,就自杀了,随后蒙恬也被赵高所害……那么,扶苏未亡呢?这样,我们改成:扶苏接到圣旨后,蒙恬建议他以复核之名回京勤王,然后赵高和胡亥露出了马脚要斩杀扶苏,于是在蒙恬的劝说下扶苏宣布胡亥矫诏,率义军回咸阳‘清君侧’,结果军中王离实际早已被赵高收买临阵倒戈,扶苏军败,蒙恬战死,十万人被俘——也就是后来的骊山囚徒,残余部队不愿跟随伪帝,保护扶苏愤然出走。”
“似乎能圆起来……可是……史书该怎么解释呢?比如《史记》上都有这些记载啊!”黄威听了半天,有些心动,也有些担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