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们谁都没有说话的权力,在这种社会下生存的人想要活下去都知道应当紧紧闭上嘴巴。
余秋的内心是麻木的,感觉说不出的荒谬。
好吧,她在心中说服自己,就当是手术前求神拜佛好了。反正医生也迷信,她就没见谁上夜班的时候不给自己戴个护身符。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手术室的时针都指向了下午两点钟。
麻醉医生不敢耽误时间,小心翼翼地开口问:“现在可以打药了吗?”
“不慌,等鸡血来。”顾主任瞇着眼睛嘆气,“其实你的情况也未必需要开刀,用鸡血疗法肯定有效。”
余秋刚想追问什么是鸡血疗法,就听见手术室外头传来公鸡喔喔的叫声。
她忍不住惊讶,到底谁会把公鸡弄到医院来?现在一般人送病人都是母鸡,也不是给对方杀了吃,而是好让母鸡下蛋,让病人吃蛋增加营养。
老朱满头大汗,手裏头拎着只白羽大公鸡冲着顾主任喊:“主任,白毛的,一点儿杂色没有,足足有9斤重的大公鸡。”
廖主任在旁边骂了一句:“狗日的,这鸡都能让你找到,这不是包治百病了么。”
余秋听得眼皮子直跳,直觉不妙。
那顾主任却是喜不胜喜:“对对对,就是这样的大公鸡,我马上抽了血,给你爱人打进去,保准她立刻就不一样。”
余秋大惊失色,她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开什么玩笑?真给人打鸡血,所谓的鸡血疗法难道就是这么回事?
同为人类,血型不符的时候输血都会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何况是鸡血打到人身上?
这顾主任到底有没有医学常识?
廖主任难掩艷慕之色:“狗日的老朱哎,你从哪儿搞来的这么个大公鸡?日你娘的,这玩意儿可不好找。”
九斤重的大公鸡,那可得养多久?这资本主义的尾巴居然没被割掉。
老朱憨憨地笑:“我大姑家裏头的,当时要割资本主义尾巴,这鸡跑得快,居然躲进山裏头去了。前两天才被我大姑爹抓了来,本来是打算给我爱人补充营养的。”
“这个就是最营养的。”顾主任立刻拿了只註射器,直接扎在公鸡身上开始抽血。
那公鸡本来就在外头野了好些年,脾气大的很,这会儿挨了针哪有不挣扎的道理。它那九斤重岂是好相与的?两只大翅膀一挥,居然硬是从老朱手上挣扎了出来。
这下子,鸡毛乱飞扶摇直上,大公鸡要上天当凤凰。
余秋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直接关上了手术室的门。眼不见为凈,她已经什么话都不想说了。
狗屁的鸡血疗法,谁要打自己打去,别祸害无辜的病人。
※※※※※※※※※※※※※※※※※※※※
626指示:“还有一件怪事,医生检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么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传染给别人?我看主要是怕别人传染给自己。要分别对待嘛!什么都戴,这首先造成医生与病人的隔阂。”
打鸡血一说的由来:
从1959年到“文格”期间,一种将鲜鸡血註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在“打鸡血”这个形容人亢奋、好斗的词语背后,是一段狂热的岁月。
文/杜兴
1959年5月26日上午8点,上海永安棉纺三厂(次年8月转为上海无线电三厂),一个叫俞昌时的医生,在依约而来的病人眼前,给自己打了一针鲜鸡血。五年后,他回忆这次“当众表演”时说,“不到三小时,就感觉奇饿,中午吃了八两饭”。
医生的亲身示范消释了病人们的疑虑。从下午1时开始,四十多人让俞註射了鸡血,奇迹立刻显现:“有的频频咳嗽,註后五分钟即愈;有的喘息数月不能睡,当晚即睡得极甜;有的胃痛即止;有的疖肿大消”。
这已经不是俞第一次打鸡血。在过去几年裏,坚信“鸡血疗法”对百病都有“奇效”的俞昌时已经暗自搞了一些实验,而“大越近”的到来,更让他觉得有了“攻关”的动力。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看似不可思议的“鸡血疗法”,竟然会伴随着狂热岁月的激情,得以四处蔓延,并最终流行了十多年之久。
肇始
1903年生于安徽南陵的俞昌时,有一份红彤彤的格命简历。19岁时,在上海医科大学读书的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半后转为中公党员。“五卅运动”期间,他活跃在上海总工会。1926年底,回南陵创立中公南陵特支并担任书记,在南(陵)芜(湖)一带领导农□□动,还曾在武昌被捕入狱。
据俞昌时自述,1952年11月,在江西南平搞卫生工作的他,偶然从鸡□□量了量鸡的体温,竟在42c以上,又测了好多只,平均都在43c左右。他判断,鸡的“常温如此之高,当然是其神经中枢的调节作用,和血液的发热机能特别高的原故”。在中医传统文献裏,有很多内服或涂敷鸡血以治病的记载。俞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把鸡血註射进人体呢?
1950年代初,中国各地学习、推行苏联的“组织疗法”,把人体的某些组织,如皮肤、肝、脑、胎盘等作为註射液,或将埋入病人皮下以治病。“我想鸡血也是一种组织,可能有同样作用。”俞昌时决定先在自己身上试试看。他从一只公鸡的身上抽了1.血,註射进左臂三角肌,结果“一点也没有感觉——不痛,不痒,不胀”。其后一两天内,他觉得精神舒适、食欲增加,三四天后“发现奇迹”,脚癣和皮屑病等痼疾同时痊愈了。
“于是,我就大胆地再打了几次,又打到别人身上。”俞的试验对象,包括自己经常腹痛的15岁的女儿,一个大腿发炎的农民,一个患荫道癌的妇女,“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195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的社论,肯定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越近和人民公社运动。4月18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一九五九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是一个继续大越近的计划。”在这场报告中,周.恩.来强调,“……计划规模是宏伟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是,决不能说,我们的潜力已经挖完了,计划指标再不能够超过了。在生产和建设中,技术革新和技术格命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俞昌时的机会来了,藉着大搞“技术格命”的东风,1959年6月,已经进入上海永安棉纺三厂的他开始在职工中试验,“一个月多的时间内,打了三百多病例,都只打了一二针,最多的五六针,就发生了许多的奇效和显着疗效”。
静安区卫生局调查证实,俞的确用“鸡血疗法”治过203例,“由病人口述所得的资料分析:对月经过多、胃溃疡、偏头痛等主觉癥状有改善者达65%”,但同时也指出,“其中有36%发生高热、寻麻疹、淋巴结肿大等反应”。据此,卫生局认为需要进一步实践,经过时任区委书记李梅生同意,组成包括俞在内的研究小组,设置实验室。
后来风卷中国的“鸡血疗法”,便肇始于此时。被纳入研究小组的俞昌时激情满怀,准备大干一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