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演唱的,是上半季的唱作人,姜绮!”
观众就开始鼓掌。
姜绮走了出来,她拿着话筒,讲:
“刚才我跟上半季的几个唱作人聊天,聊到专辑。
他们都做过专辑,从一百多首满意的歌里挑十几二十首,凑成一张。而来这里比赛呢,则是从那十几二十首歌里,挑出七首八首。
我没有做过专辑,也没有像这样比过赛,我为自己准备的小样只有七首,都没想过会全部用上。因为突围赛胜出的缘故,我比大家多唱了一首,那首是我的最后一首,因为我没想过会走到这一步。
今天这首歌,其实原本是不存在的。
突围赛之后开始准备总决赛的歌,我写了很久都写不出满意的作品,有时候我甚至想过干脆不写了,退赛。
后来我给韩老师打电话,当时是凌晨四点,我没想到这个点他还会接,我把苦闷一股脑倒给了他,他安静听完,跟我说——
‘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干这一行,而有的人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才会显露才华。知道为什么会有第二种人吗,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写不下去的时候放弃。别人睡觉的时候,他们写,别人玩的时候,他们写,不停地写,不停地改。每一次不满意的修改,都是在征服自己的品位。一个人的【创作力】永远低于这个人的【审美力】,有的人会以此为理由,放弃创作,有的人则视之为动力,迈向伟大。我现在就走在叫作伟大的这条路上,你快跟上来。’
我当时听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我不能停在这里,我要跟上他才行。
”
姜绮话一讲完,观众哄然鼓掌。
到现在,姜绮虽然是个偶像艺人,但乐迷们已经不将她视作一个纯粹的偶像艺人然后轻视她了。
姜绮从第一期开始,就完美展示了粉对了偶像,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唱作人》还在播上半季的时候,姜绮接二连三地保住中位区位置,网上有人感叹,当然也有人阴谋论背后有什么不可见人的交易。姜绮不畏流言,不辩解,只用作品说话。因为韩觉就是这样做的。
粉丝和公司里的人都说姜绮超越了无数职业的音乐创作人,是个天才,然而姜绮面对这些话,始终保持清醒,不让自己迷失在周围的人编织的美好世界里。因为韩觉曾这样劝阻过年轻的偶像艺人。
翁遥以前因为姜绮看不懂韩觉在看的书,暗嘲过姜绮和韩觉不是一路人,但现在再看,翁遥不这么觉得了。
偶像的作用,真有这么大吗?
翁遥恍惚想到:【那我呢?】
翁遥的偶像是她的堂姐,她在想,她的堂姐又给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她知道了怎么让一个男人迅速对她产生好感。
她知道了怎么从字里行间听出说话人背后的真实意图。
她知道了怎么滴水不漏地说话和做事,知道了怎么在晚会或晚宴推销自己,知道了怎么发现一个人的弱点,知道了作为一个明星怎么利用人气做生意,知道了怎么让钱生钱,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
翁遥突然有一种想吐的感觉。
她以前,明明知道民谣圈出了哪个实力不错的新人,知道哪个出版社的封面设计最好,排版最用心,知道什么月份的花在哪开得最好看……但现在,这些她都不知道了。
当翁遥回过神的时候,姜绮已经演唱完毕了。
翁遥立马挂起笑容,用力鼓掌,并回忆着刚才摄像机扫过她们的时候,有没有把她发呆的样子拍进去。
接下来的比赛,【下半季】和【上半季】你来我往地派歌手出场。
歌都是极好听的歌,然而翁遥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
她脑袋里有时想着姜绮,有时想着自己,有时想到韩觉,有时又想到堂姐。
不知什么时候,就到了最后一轮。
这一轮韩觉要出场了。
听队友的讨论,翁遥知道了比分是二比一。
【上半季】赢了一场,输了两场。
唯一一次胜出,出乎意料的竟是姜绮那场。
队友甲:“王璐和许桉都是惜败,票数没差太多,如果这场韩觉赢下来的话,最后比总票数,也不是赢不了!”
队友乙:“韩老师出场,能赢!”
队友丙:“韩老师肯定能赢的!韩老师加油!!”
队友丁:“你疯了!韩觉最后一个出来,先出来的不是他!”
在韩觉之前一个出来的,是唱片时代的巅峰,到了数字时代,挪挪步子,依然是巅峰。给很多歌手写过金曲,自己也唱过不少金曲,但他已很久很久没有出现在综艺节目里了,这次出山,只是因为“想找个地方唱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