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放下手里的笔,关心的问:“复习怎么样?”
老高对班里的学生都特关心,师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尽职尽责的老师,当时开学不到两个月,他硬是能叫出班里所有人的名字来,就像现在,明明放假了,完全不用这么劳心的,老高却仍在做课时笔记。
师说笑着点了点头,“挺好的老师。”
老高点头,“我们班里,我最放心的就是你和封笔,好好学,将来肯定清华北大。”
师说有些受宠若惊,不好意思的弯了弯嘴角。
老高将准考证从抽屉里取出来,“一会贴完早点回去,明天好好准备考试。”
师说点头,正准备转身,突然听见身后一声清冷的男声,却礼貌的很,“高老师。”
她微微一怔,只见老高站了起来,笑盈盈的看着她身后,“韩愈啊,快过来。”
师说一时竟呆呆的站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觉得脊背渗了一层薄汗,如芒刺背。
老高看向师说介绍,“师说啊,这是一班的韩愈,可是个大才子,你们认识认识,平时没事也可以多交流。”
“我们认识的,老师。”韩愈说。
师说僵硬的笑了一下。
他的语气里有熟稔,师说不知道是该欣喜还是什么。
只听男生淡淡的叫她:“好些天没见了。”
她硬着头皮,抬眼,“你好啊。”
韩愈唇角一弯,微微颔首。
老高忽的拍了下脑门,伸出手指来回在他们面前摇晃:“你们俩个的名字倒是有些渊源啊。”
韩愈抬眼,声音低沉:“唐贞元十八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写《师说》赠与学生李璠。”
说这话时,韩愈的余光落在师说身上。
师说募地看了他一眼。
心底五味杂陈。
老高乐呵呵一笑,“你们可真是取了个好名字啊。”
师说不由得抿唇一笑。
老高:“对了,你们俩帮我想想,这历史里有没有姓高的?”
姓……高……的。
师说脑袋里立即冒出一个来。
不过……不是人名。
她偷偷看了眼韩愈,又看了眼老高。
老高笑得和蔼:“想到没有?”
韩愈也看着她,似在等她说。
师说舔了舔略微干燥的唇,看了眼韩愈:“你想的呢?”
韩愈笑得狡黠,“想到一个人。”
“谁啊?”她问。
韩愈:“高渐离。”
老高恍然:“荆轲的好友。”
《战国策》记载: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说汗颜,她咬着唇,脸色微微发烫。
老高问:“师说想到谁了?”
师说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老高没听清:“谁?”
师说:“老师,我可以不说么?”
老高:“哦?说不得?”
师说犹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