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我等你,送我一片刹那芳华 > 1—7—2

1—7—2(3 / 4)

“他发了疯让我学医,后来遇见韩愈我才有了抵抗的欲望。”

师说的声音很轻:“韩愈说你和家里断绝关系了。”

白杨自嘲一笑,“我十岁那年翻出了我母亲的日记,那时候才知道她活的很痛苦。”

他说:“他一直认为中西结合生出的孩子会有更好的遗传。”他呵笑了一声,“我母亲符合他的择偶标准,所以有了我之后他就时常不着家,外面有多少女人数都数不清,你说,这样的家我还渴求什么呢?”

“况且,那时候歧视很严重。”

师说找不到话安慰他。

二十多年前,中国的经济还没有现在这么好,直到邓老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gdp才快速增长了起来,后来经济全球化,随之而来的各种肤色的等级较量也慢慢缓和。

白杨深深的呼吸一口,又慢慢的吐出来,“你知道我的偶像是谁么?”

师说:“谁?”

白杨:“斯蒂芬霍金。”

江边的风慢慢的小了点,他的声音慢慢的回了暖意。

“知道我为什么要和你说这些么?”

师说轻轻摇头。

他玩味一笑,“除了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之外,还有一个。”

“什么?”

他说:

因为你是韩愈的……朋友。

‘朋友’这两个字他压得很重。

“谢谢。”

师说一笑,说完又补了句:“你是个很不错的人。”

白杨耸肩,“几个月前韩愈要回中国,我很意外。”

“为什么?”

“他没说,不过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师说垂眼,“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学医么?”

白杨蹙眉,半响,说:“第一天认识他的时候我问过他,他说了两个字。”

“两个字?”师说的声音轻轻地。

“救人。”

白杨侧头看着她:“他母亲是舒缓性心脏衰竭,你不知道么?”

师说只觉得头顶募地轰炸开。

她倏地抬眼。

“什么?”她颤抖着声音。

白杨皱眉,“他初三那年没的。”

初三。

十年前。

她第一次遇见那个少年的时候,他满身狼狈,风雨不顾,眼里只有篮球,像是在压抑,痛苦的发泄。

那时候,她打着伞,很想走过去。

后来,传言里他就像是变了另外一个人。

从问题学生转变为香山市的理科状元。

师说忽然明白了。

她缓缓地叹了口气。

她的病和他母亲的一样。

舒缓性心脏衰竭。

医学界断言:活不过35岁。

也就是说:她剩下的日子不到十年。

她望向江里,海浪翻滚。

一波又一波。

像是她的心情一样,久久不能平复。

时针指向八点的时候,测完了最后一次。

师说坐在小店里,听着悠长的轻音乐。

不一会儿,白杨就回来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