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撕破一张纸,吹断一根发。天幕竟成裂帛两片,继而散为云影。</p>
这风轻云淡的一剑,也是见礼。彼此交换了认知,确立了边界。</p>
在这一指之后,真正的战斗才开始。</p>
褐如铁铸的树台,年轮转如命轮。</p>
雄文天幕撕开后,又是一重天。仍然广阔无边,但并非现世。</p>
道与天齐的姜真君,被暂且隔绝了天道之力。他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掌控天道。</p>
树台也非树台,先生不在眼前。</p>
此身在一私塾,嗅得墨香,见得文华,五感醺然。</p>
汹涌文气如云而举,琅琅书声似击玉之声。</p>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p>
姜望身下所坐,已是一方凳,身前所横,正是一长桌。</p>
身周左右都是年幼的蒙童,个个摇头晃脑,诵念经典。但都像是隔着雾镜,看不分明。雾里花,仍绰约,镜中人,忽已远。</p>
他低下头来——桌上摊开一本书,上面写着字,明明个个都认得,连在一起就糊涂,越看越头晕。</p>
姜望心有明悟——原是借身之感!</p>
自忖此刻所感受的这孩子,应该不是自己。想他姜某人虽然不是特别爱读书,儿时谈不上什么学问的基础,但因为本身的勤勉,在有条件后也是手不释卷,各家经典都读过。虽然不是读书的天才,也谈不上愚笨,多读几遍,多请教几人,总能有些收获……</p>
何至于现在这样懵懂?</p>
只要是他接触过的、有些交情的,哪个没有被他追着提问?甭管是世家公子,还是什么宗师!</p>
也别管问题问得是不是太简单,我考考你教不教得好!</p>
等到在他的感知里,自己的手已经不受控制地拿起笔来,按着宣纸写字,歪歪扭扭地留痕。</p>
他笑了:“子先生倘若要和我较量书法,我无以称魁。”</p>
姜望已经看清楚了这个时间片段本质,明白这是斑驳岁月里的某一道年轮。</p>
一瞬间就夺回天道。</p>
子先生的考题或许在纸上,或许是文章,或许是字,但他的答案写在这个世界的天道里!</p>
在他知世知时的这一刻,宣纸上的蒙童涂鸦,就变得清晰,形成两道深邃的痕迹。他看到帖上写的是——“玉山”。</p>
字虽歪扭稚拙,却灵性天成,呼之欲出,正在写字的这孩子,长大之后必是书法名家。只不知是哪个人的人生故事。或许就是子先生?</p>
玉山是个什么地方?亦或是什么代指?</p>
“呵呵……”正在写字的蒙童,低声笑了起来:“姜君谦虚了,你在白日碑上的刻字,可是筋骨皆备,意气纵横!”</p>
姜望饶有兴致地问:“这是什么意海法术?”</p>
他很好奇,以他如今的仙念强度,子先生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他的意识,修改他的感知,将他置于这方年轮。</p>
支撑这份好奇的,是他反掌握天道的从容。是他磅礴无复,接天海连长河的潜意识海。</p>
在这种层次的战斗里,犹可闲看风景!</p>
蒙童笑道:“君可知黄叶帖?”</p>
“兵仙征返,见黄叶枯落,遂成旸国第一书。有志于字者,何能不知?”姜望尽量云淡风轻:“原帖在我手上。”</p>
蒙童‘噢’了一声:“杨镇是跟我学的字。”</p>
姜望不说话了。</p>
今天也不是聊书法来的。</p>
蒙童继续道:“我是看你行笔之间有几分相似,但未得其神,不能确定,故有此问——”</p>
轰轰轰!</p>
浪潮咆来忽如龙。</p>
惊涛骇浪撞进此间来,冲书桌,溃方凳,将那读书的人影都撞碎。掀翻此世也!</p>
潜意之海,广阔无边,姜望独行海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