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爱卿,毕侍郎还向朕进献了一种断句的方式,你来看看如何?”
朱辰打算借钱谦益的口,将这两件功劳先安在毕懋康的头上。
“断句?”
钱谦益一脸的茫然。
朱辰直接那笔在一份大明日报上随手勾勒了几笔。
就是这样,方便断句。钱侍郎以为如何?
钱谦益忽然感觉全身都在战栗。
汉字一直没有断句的概念,都是依靠语气词,还有自己的理解来划分句子。
上古时期还好,文字本就简练,还好一点。
可是随着近代笔墨纸的普及,文人写的篇幅是越来越长。
相应的,理解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
钱谦益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可是钱谦益一直没有什么思路。
现在这两个简单的符号,一瞬间就仿佛是打开了钱谦益心中的枷锁,让钱谦益瞬间豁然开朗。
“妙啊,这毕侍郎还真是天纵之才。”
钱谦益此时也不由从心中发出了赞叹。
这让钱谦益一时间对毕懋康改进的活字印刷术也有了几分期待。
“钱侍郎,朕对这一期大明日报有个要求。”
朱辰的话让钱谦益忽然一愣。
之前钱谦益的所有样本都是摘抄的塘报,所以钱谦益也没多想,更没对所谓的大明日报有多少期待。
可是朱辰现在的话,让钱谦益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朱辰这是打算通过大明日报来发声啊。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钱谦益以后就是朱辰的代言人。
那钱谦益这个位置就真的是炙手可热了,甚至毫不吝啬于内阁首辅。
内阁为什么现在位高权重,不就是因为皇帝需要倚重内阁吗?
想到这里,钱谦益忽然全身都激动的战栗了起来。
“皇上请吩咐。”
朱辰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自己当初没选错人。
这要是放在其他文臣身上,估计此时就要跳出来劝谏了。
或许在这些文臣的心中,皇帝当个木偶才更符合他们的心思和要求。
“钱侍郎,将户部新任侍郎徐光启移植栽培番薯的事情写一份文章登在大明日报上。不要太长,就占据这第一个版面就好。”
朱辰一锤定音。
这既是为徐光启扬名,同样也是让天下的官员士绅重视起番薯的种植。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千金买马骨。
朱辰希望有更多像徐光启一样,醉心于杂学的人站出来。
而不是一味的盯着完全无用的八股文和科举。
“微臣遵旨。”
朱辰意味深长的看了钱谦益一眼。
“钱侍郎,以后这第一版的内容就由你来费心了。”
朱辰不可能每天去给钱谦益布置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