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儒道诸天 > 第181章 师承

第181章 师承(3 / 3)

想要写好楷书字体,就要心神平静。心浮气躁,就会把楷书写成“草书”。

林平之不是没有想过逃走,可是在秦至庸的眼皮子底下,根本就逃不掉。

哪怕是三更半夜,林平之悄悄出城,秦至庸一定会在前方等着他。

秦至庸在林平之的眼中,已经是非人,而是神魔一样的存在。

秦至庸让林平之抄书,他自己也在研读《中庸》。

“为什么我的心境,还是不能达到‘静’的层次?”

秦至庸问自己。

直到半个月后,秦至庸偶然读到了荀子的《劝学》,才心血来潮,有所领悟。

原来,自己没有“老师”。

秦至庸学了多年的儒家学问,其实是没有师承的。而且他学的东西也有些杂乱,思想上并不纯粹。

孔子的学问他学,孟子的学问他一样学,董仲舒、朱喜、王阳明等人的学问,他都在学。

学问,应该海纳百川,取其精华。

可是秦至庸的思想境界不够。

境界低,海纳百川,思想就杂了,是做学问的大忌。

秦至庸决定先“拜师”。专心领悟一门学问。

既然要拜师,那么肯定要拜最厉害的人物为师才行。孔子、荀子、王阳明,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古圣先贤,他们都有资格做秦至庸的老师。

不过,秦至庸最后还是选择了孟子做自己的老师。因为孟子提出了“吾善养浩然之气”,把修身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层次。

秦至庸读书,就是把修身作为根本。

选择孟子做老师,准没错。

孟子已经过世了两千年,当然不可能亲自来教导秦至庸。但是孟子写的书籍著作还在。

古圣先贤写书,都是要花费一生的心血,那是圣贤们的智慧结晶。

只要一门深入研读《孟子》,吸取孟子的思想精华,那么秦至庸的思维就相当于穿梭到了先秦时代,接受了孟子的传承。

秦至庸专心研读《孟子》,修心养气。

半年过后。

一日,秦至庸福至心灵,心境终于水到渠成,达到了“静”之境界。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