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校长的讲述中,付老太如何从一个技校退休教师到床上的一片白骨的过程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付老太这一辈子生了四儿三女,她和丈夫都是技校的老师,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她的丈夫不幸遇难。那时,孩子们还小,最大的儿子才上中学,但由于她的丈夫是因公死亡,学校对她们一家的生活非常照顾,孤儿寡母的生活还算过得去。几个孩子从小就懂事,大的放了学就主动照顾小的,洗衣、做饭各种家务几个孩子也都是抢着干,邻里们都夸这几个孩子知道心疼妈妈,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
事情也果真如此,学习成绩个顶个呱呱叫的兄妹七人都考上了大学,在自己的事业上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几个孩子中有官员、学者、明星、企业家,最不济的小妹也成了知名的模特,整天的在地球的上空飞翔,银屏上,报纸上、学术研讨会上都有付老太儿女们的身影。
几个孩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后,在这个城市的高档小区给老妈买了一栋大房子,让老妈住了进去。儿女们都很忙,付老太很理解他们,尽可能的不给儿女们添麻烦,想看儿女们的时候,随便打开电视机,就会看到儿女们的身影。
儿女们其实也很惦记老妈,平时没事就给付老太打个电话。无论再怎么忙,每年的大年三十,兄妹七人都会带着家人来和母亲团圆。
付老太也想过找一个老伴,人选都已经有了,和男方也很谈得来,但不知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兄妹七人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都反对母亲找老伴,付老太也只好放下了这个念头。
这件事以后,付老太的耳朵出了问题,什么也听不见了,就是戴着助听器,也是没有用。不能电话沟通了,几个子女就每个月给老妈写一封信。付老太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怕儿女们分心,就把提前写好的几十封信都放在了快递公司,委托快递公司按月给七个儿女派发。
付老太的几个儿女都是成功人士,据说那个做主持人的最敬业,在台里主持了两档娱乐类节目,是台里公认的台柱子,最后还累吐了血。其实。付老太的每一个儿女都是这样的忙碌。在这种忙碌的工作和非凡的敬业精神下,没发觉母亲的来信有问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后来,付老太晚上一觉睡去,第二天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事情的发展永远是那么的偶然,揭开付老太死亡的竟然是一个入室行窃的惯偷。前天午夜,一个小偷潜入了这个小区,他发现这个单元六楼很久没亮过灯,家中没人正好下手,小偷打开房门,一阵狂喜,家中没有人不说,一看这些高档家俱,就知道没白来,这下发财了。
正在小偷得意忘形之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早已经跟踪小偷多时的侦查员把他抓了个现形。
侦查员除了抓获了这个意料之中的小偷外,还意外的在卧室的床上发现了一具人体的遗骸。
其实,警方对于付老太的死是经过仔细勘察现场,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付老太的尸体在腐烂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散发出臭味,如果有严重的异味,就算是邻居再怎么冷漠,也会警觉的。这些警察给出了两个解释,一是由于付老太身体瘦弱,没有太多的肌肉、脂肪,再就是付老太的死亡时间大约在五月份,这从那台还在运转的空调机上得到了证实,室内温度被定在了二十至二十五度,在这个温度区间内,腐烂不会太激烈,产生的异味就进入了排气系统,这就是人们没有发现的原因。
面对着这些哭得死去活来的孝顺儿女,我真想问他们一句,有这份孝心你早干嘛去了?但看他们哭得也不像假的,也许,人的情感真的很复杂,很难用一句孝顺还是不孝顺来界定。
晚上加班又到了很晚,史馆长很有领导风度的请我们吃饭。也许在别的单位可能有外行指挥内行,在我们单位绝对不是,史馆长是名副其实的殡葬专家。馆里的任何一个工种他都干过,馆里面的第一批火化工都是史馆长一手带出来的徒弟,维修火化炉、藏尸柜更是在行。馆里面副馆长、书记二十多年来换了无数,只有这馆长的宝座,一直稳稳的坐在他的屁股下面。
史馆长为人和善,虽有心机,但却是个热心肠,馆里员工的大事小情都关怀得无微不至。再加上我们殡仪馆的社交圈子太小,仅限于我们馆里的员工,人员又没有什么流动性,大家的感情就处得很深。
酒杯一端,老王的话就多了起来。当我们说起老孙头时,老王忽然哭了,在大家的追问下,老王借着酒劲,说,我知道上一次老孙是假死,找个假人顶的包,我早就知道,老孙是日本人……
史馆长笑了,老王你喝多了,别胡说,老王变得很激动,
“我没有胡说,老孙小时候吃过我娘的奶,我们俩是吃一个娘的奶长大的,我还不知道他……”
12月5日连载明天继续……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