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彧回:“没有,陷阱都是空的,你想换肉没有,去和人换鸡蛋吧”,村裏偷偷多养鸡的不止王老太一人。
叶昆听了有些失望,说:“下回有收获和我换”,张彧给他使个眼神说:“短时间内不行,我还欠着不少人”。
叶昆得到暗示,马上明白,说:“还清了账,不要忘了我”。
“行,我回家”,张彧说着就走。
叶昆看不远处的妇女老太太,耸耸肩,城裏人和农村人有个共性,都喜欢打听别人家吃什么,别人吃得好就眼红,嫉妒心强的还会使坏,唉……
次日早上,农忙假结束,学生上学,和之前一样,班裏来上学的不到一半人,凌江走进教室,张彧看他还算好。
前桌的沈秋阳很精神,上课后就蔫头蔫脑,下课铃一响,马上精神抖擞,张彧看过很多回,还是觉得神奇。
沈秋阳转身和张彧说:“张彧,什么时候去你家玩啊?”,支援秋收累死了,想去山上玩都不行。
张彧练写字,说:“二十多天后吧,等我搬了家,星期六请你们去玩,住两个晚上都行”。
沈秋阳语气兴奋:“你搬新家?”。
张彧停下笔:“是”,他看向沈秋阳又看凌江:“我缺棉花,你们有棉花票吗?”。
沈秋阳说:“我不知道,中午回家我问问,你要多少?”。
张彧想了想说:“三十斤吧,有多更好!”。
“吱”的一声,张彧和沈秋阳看向凌江,凌江说:“张彧的话吓到我了,棉花票一般是一斤两斤五斤,谁家有这么多棉票?如果有封家坳的亲戚,还能换些,那裏种棉花”。
一个清冷的声音插进来:“我就是封家坳的”,三双眼睛看向沈秋阳的同桌。
沈秋阳兴奋说:“封谚,我们怎么没想到呢,哎,听说你们回村路上有狼,是真的吗?哪天我们去打狼”。
封谚语气平静地说:“是真的,不过很久没人见过”,打狼的话当听不见,他看向张彧问:“你想换棉花?”。
张彧点头,压低声音问:“你想换什么?”,封家坳他听说过,和他们是相反的方向,据说从公社到他们村裏,要走两个多小时,路上有狼出没,所以封谚是住校,这个人和以前的他一样,话很少。
封谚在练习本上写几个字递过来,张彧拿来一看:白面,大米。
用这两样换张彧有点舍不得,他每去黑市就买粮食,玉米买得多,白面买得少,偶尔买到两封挂面,大米更没有,这次秋收,大队交公粮后,谷子也分不了多少。
黑市一斤棉花五元,白面五角,十斤白面换一斤棉花,就算再便宜些张彧也不太愿意。
但是棉花很重要,他们的被子和棉衣都硬梆梆的,一点也不暖和,等搬完家方便硝兔皮,兔皮也只能用来做衣服,棉花必需买!
他写下试问:怎么换?大米没有,还有其他想换的吗?
封谚:一斤棉花五斤白面,现钱四元一斤,白面必需有五斤
张彧和封谚传练习本讨价还价,商定好价格和交换时间,下个星期一中午交换。
他们商定完成,凌江和前桌也传起练习本。
沈秋阳:我要不要也传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