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想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不会去关心发言者所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秦砚早就知道舆论的威力,所以他避而不及。
另外一方面,这件事情的确有和秦砚有一点关系,那就是涉及到整个大陆电影市场的推动改革。
去年之前,华国票房制度普遍是各个院线直接购买电影的放映权,然后盈亏自负。
电影获得多少票房那电影院的收益,和制片方已经没有关系。所以说制片方对于偷票房这件事也没有太大的抵触。
但是现在国家和市场都发现,如果继续按照以前这种一锤子买卖的交易方式,不利于优秀电影的发展。
从去年开始,国家便主动推动了电影改革,要求电影院线按照分成比例来购买影片放映权,而不是像以前的买断价。
但院线也很聪明,会看碟下菜,只有大型制片公司的电影才能够获得一个公平的分账比例,而小制作的电影只能面对残忍的剥削。
张艺谋之所以被称之为国师,除了他在电影方面的成就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一直和有关机关保持着相当紧密的联系,而这次改革的真正杀手锏便是张艺谋的《英雄》。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等着看《英雄》,没有哪一家院线公司愿意错过。
但如果你想买《英雄》的放映权,那你就得签署相应的分账条款,以后购买其他电影的放映权也得按照这个条款进行,这是在为其他电影做好事。
有些不那么出名的电影却愿意分给电影院更多的票房比例,而向张艺谋所拍摄的《英雄》,院线只能够得到45%左右的分账。
于是不少电影院纷纷把原本属于《英雄》的票房,成为其他电影的票房,那电影院便可以多获取10%左右的收入。
更不要说其他的劣质电影,还有可能会暗中和影院进行勾结,让影院把《英雄》的票房偷给自己。
有关机关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在《英雄》上映期间,全国各地都开始进行票房清查活动。
之前《古宅》的“偷票房”风波,其实背后便是华国电影集团暗中推动,有关机关在利用《古宅》去试探各地院线的反应。
虽然现在这件事情也和秦砚没有任何什么直接的关系了,但是秦砚还是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算是跨时空的和国师进行合作,有半分战友情。
张艺谋在为华国电影做实事,所以无论如何秦砚都不会回应这些问题,他不想去背刺“英雄”一刀。
但谁知道这个时候华国电影集团的领导突然找上了秦砚,并且告诉秦砚有一人想要和他见上一面,这个人正是国师。
这一次秦砚更加早的来到和张艺谋约定的地点。
张艺谋进来的时候,他带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身上穿着也很朴素,就像一个普通的中年男子。在秦砚的记忆之中,张艺谋一直都是这种朴素的装扮出现在公众面前。
张艺谋进来之后,秦砚立刻起身:“张导,您好。”
秦砚对于张艺谋是打心底里的佩服,在秦砚成名之前,如果把华国电影的海外获奖数量分为十斗的话,那张艺谋独占其中的七斗。
除此之外,张艺谋的性格也是演艺圈中公认得低调、朴素。在第五代导演之中,他的人品绝对是最好的。
比方说现在张艺谋明明已经是国内第一的导演,面对秦砚这个刚刚展露出投教的年轻导演,他脸上依然笑着说道:“你就是秦砚吧。来来来,坐着说话。”
秦砚坐在位置上继续打量着张艺谋,上辈子他基本在西方生活,和张艺谋打交道的机会特别的少。
张艺谋的确和传闻中的一样的平易近人,如果说秦砚在片场是暴君的话,那张艺谋肯定是老师。
张艺谋也没有拐弯抹角,他直接开口说道:“我大你这么多岁,我就托大叫你一声小秦吧。”
“怎么样,没有想到我会突然约你来见面吧。”
秦砚点了点头说道:“一直很喜欢张导的很多作品,没有想到能有机会和你见面。”
每个导演在见到张艺谋的时候都会表达对于他的喜欢和崇拜,张艺谋已经习惯了。而且看得出来张艺谋的心情最近并不是很好,他颇有些自嘲的说道:
“喜欢我的作品吗?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我的作品啊。”
言下之意很明显指的是他正在上映中的电影《英雄》。
这部电影对于整个华国电影市场以及对于张艺谋的意义都是特别大,尤其是对于张艺谋。
以前拍电影,基本上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圈子,虽然偶尔也会采访观众对于电影的看法,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导演听不见观众们的反馈。
但时代不同了,网络越来越发达,现在观众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表达自己对于电影的看法。
每一个看上去平凡而普通的个体,却能够汇聚出一股不受任何媒体控制的民意。
而这一次张艺谋以及集华国电影行业力量所拍的《英雄》,无论是国家还是他个人对其都寄予厚望。
看到现在的批评,张艺谋内心自然是有失落的。
秦砚知道这其中的种种情绪,甚至也知道《英雄》在国内口碑不佳的原因,但是作为晚辈、作为年轻导演,他不能说。
现在的秦砚,没有资格评价与定义整个电影圈。哪怕他心怀好意,哪怕张艺谋看上去明辨是非,秦砚也不能说。
所以秦砚只能说一句:“电影终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张艺谋也算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并没有继续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说道:“其实这次来是想感谢你的。”
张艺谋以为秦砚什么都不知道,便把最近发生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其实就是电影改革那些事,现在的电影越来越喜欢大导演担纲、知名演员加盟,有这些噱头更容易卖出好的价钱。只要卖得出去,没有人会去考虑电影的质量。
这让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完全没有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