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如果出现一、两部精品级的电影,那就会遭受到各种打压,比如说压低价格、偷取票房。
长此以往,这对于华国电影的发展十分不利。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秦砚如此努力的想要背靠华国电影集团进行上映,因为只有看在华国电影集团的面上,这些院线才不会吃相那么难看,才有可能给秦砚一个合理的分账比例。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影院偷取《古宅》的票房,他们的猖狂可见一斑。
《英雄》实际上就是有关机构牵头进行投资,用来推动市场化改革的秘密武器。
赵厅长所谓回去与领导、导演讨论一下,其中之一便是张艺谋。
张艺谋为什么能够被称之为国师,除了他在电影上最大的成就以外,他和政府的密切来往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而且这种来往并不是指对于权力机关的谄媚,而是指张艺谋的确为华国的电影改革和发展做了很多实事儿。
这一点秦砚心知肚明,所以像他这么心气高傲的人在见到张艺谋的时候,依然会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尊重。
“所以你的《古宅》算是帮我分担了很多压力,如果没有《古宅》的话,这件事情还不一定能够顺利推动,而《英雄》的票房还会再缩点水。”
秦砚立刻摇了摇头:“张导,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个华国人,谁不想自己国家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好。”
“而且国内市场票房制度越来越完善,起码下次电影上映,我就不用那么担心票房被偷了。”
听到这儿,张艺谋双手十指交叉,露出思考的表情:
“你是说你现在在拍的那部电影吧。我看到了你在有关机关的备案,没想到会是一部武侠电影,拍得如何了?”
“已经开始后期制作了。”
“怎么样?你对你的电影质量看上去很信任的样子。”
秦砚拍的《大笑江湖》,并不是上辈子的任何一个剧本,也没有任何类似的案例,按理说难以预测成绩。
但是秦砚相信工业电影的标准有其独到之处,而自己按照工业流程所制造出来的电影,票房成绩上绝对不会差。
所以秦砚自信说道:“我相信它的成绩肯定不会差。”
听到这儿张艺谋顿了顿:“会比《古宅》的成绩更好吗?”
秦砚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张艺谋笑着说道:“你还真是不给我们这些老人家活路呀。这么有自信超过我?”
秦砚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摇了摇头:“其实我并不认为我的电影就一定比您拍的好,只不过我所拍摄的电影是观众喜欢看的电影而已。”
“你的《英雄》不也有明确的目标观众吗?”
张艺谋愣了一愣,他没有想到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看透的事情被秦砚一语说破:“我果然还是低估你这个年轻人的呀。”
“之前这么多媒体吹捧你,然后用你来打击我,我还以为你会站出来说几句,无论好话还是坏话,没想到你居然一直没有开过口,我这才想着找你来聊聊天。看来你比任何人都要看得更清楚。”
秦砚安慰道:“张导,圈外人不会理解《英雄》的重要性。但唯春秋可书功过,十年、二十年后,等我们国家编写影史的时候,《英雄》会有它该得到的评价。“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懂得自己的导演,张艺谋的话也多了起来,他说:“是啊,谁知道我为了拍这部电影花了多少心血呢?”
张艺谋这种导演,他可能不知道市场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吗?
哪怕他未来的电影一直备受争议,但实际上张艺谋一直都是特别懂人性的那类导演。
那为什么张艺谋还要拍《英雄》呢?甚至无数人骂他模仿李安、东施效颦,他也义无反顾的拍了。
【明明大陆才是华文化的传承之地,这里应该有更出色的艺术作品。】竟然让李什么导演,在国际上掀起了华文化的浪潮,这对于这对于大陆的艺术家来说绝对没有办法接受。
【这些年国内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把华文化推广到世界,这件事大陆电影导演义不容辞。】
【“国师”,可不仅仅是一个帽子,他更代表着整个国内的期许。】
【所以这一次拍摄《英雄》,可以说是举国关注。】
很多人都说《英雄》先开了华语电影的商业战争,但实际上《英雄》的主战场一直都是在海外,而不是在国内。
比如说像这一次国内观众特别爱抨击《英雄》的服装颜色问题,主角身上穿着鲜红、艳绿长袍,国内绝大部分观众都无法接受。
作为一个摄影大师,张艺谋当然知道国内观众喜欢什么款式的服装。
但问题是西方观众和国内观众对于华文化的认知本来就有差异。
国内观众对于武侠电影的期待,更多的是劫富济贫、仗剑天涯,而这种文化观念和西方信奉的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西方更喜欢塑造出空灵、抽象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英雄》所努力构造的江湖世界。
想要做一道菜,让喜欢吃辣和不喜欢吃大的辣的人同时满意,这何其困难?
张艺谋必须选择国外市场,必须完成国家给他的任务。
而这也是为什么《英雄》能够在海外创造出如此高票房的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雄》就是大陆在国际上的一张名片。起码在秦砚上辈子死的时候,海外票房依然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超过《英雄》。
这既是《英雄》的骄傲,同时又是《英雄》的悲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