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凤钗
阮老太太娘家姓高,建州余县,离金京也不过几日之路,亦是个行商之家。娘家如今就剩这么一个亲兄弟,虽因了路远这些年虽不大见面,只逢年过节时各样往来却一样也没丢下。前日收到了信,晓得自己这兄弟竟染恙如斯,大是悲恸,立时便嚷着要自己过去探望。被阮洪天好说歹说劝住了,道自己过去探望舅父,当日便收拾行装预备北上。
家书中提到高舅公想见一眼阮家小公子安显,阮洪天便将他也带去。因了此番北上,算了路上来回,少也要两个月光景,江氏若也去了,偌大一个荣荫堂便无掌家之人,故而留了家,只让明瑜一道过去,路上好陪着照拂弟弟。
明瑜前些日里一直左思右想,终是决定不改初衷。谢醉桥固然极好,错过了他,她这一世或许都再也遇不到这样一个良人。只她若默许了他,往后便可以预见,无论是他,还是自己,未来路必定都不会好走。
重活一世,得遇良人,这不是她想要。她只想平平顺顺、无波无澜。
既后这样想定,再留下他所赠玉环自然不妥。故而等到了谢家兄妹要离去前两日,借着去送别谢静竹机会,她便将那玉环用绫帕裹好放了竹根雕壶下面。因了她对谢静竹说是自己外祖要送谢醉桥礼,也不会担心她私下会开盒查看里面到底是何物。还了玉环之后,又如法炮制,叫柳向阳再次去了胡半仙处传信,叫他寻到谢醉桥处告知。
如今她既还了玉环,又借胡半仙之口给他道明了往后。以胡半仙如今铁口直断,他应也不得不信。既被自己拒了,又晓得命定姻缘是京中,且得知了与性命攸关那件大事,想来便也会将自己放开,把心思转到那显见是重要性命之上去了。
明瑜自觉算计得甚是周到,如今她已随父亲坐船行了贯通南北大运河上,却哪里会想到胡半仙早就谢醉桥面前露了底,万万没想到那一张沾染了她熏屋所用薄荷香气信筏会出卖了她。
高舅公此次染病前去探望,前世里这一趟她并没跟去,明瑜记得他终究是没捱过去。父亲携了弟弟北上后,因了停下一道料理丧事,一直拖了将近三个月,到十一月初才回江南。安墨不惯北地气候饮食,随同丫头妈妈又没照料好,过去没多久就得了病,回来时一张脸黄瘦了许多。故而此次,她便自告一道要跟去,心中想是为照看好弟弟。
阮家一条大船前,后面跟条随行船,一路紧赶着北上,行程还算顺当。大船分三层舱,明瑜带了安墨住布置得极是舒适上舱,中层是春鸢等人所住,舱底前面是厨娘做饭烧水之处,后面放置了茶叶和江南织锦等货物,既是顺带到北边商铺,也正好压水。随行那条船是带出柳向阳等人所乘。
这般日日行水上,头几日鲜劲头过去后,莫说安墨,便是明瑜也觉有些不耐起来。行了将近一个月后,好容易这日傍晚时分,船只靠岸停了个埠头。阮洪天下舱,说是已到了建州境地,晚上停靠一宿,明早出发到几十里外大镇阜阳,那里有阮家商铺。到了后把随船运来茶叶等货卸下后,上岸改坐马车,再一日便到余县高舅公府上了。听闻此言,安墨极是欢喜,连明瑜也觉得松了口气。
因了靠近金京,河上来往船只极多,夜间航行不便,故而今夜停留这埠头边,一溜看过去停满了大小各色船只。阮洪天心疼儿女,亲自上岸想寻间舒适些客栈安排住了,看了一圈,见这不过是个小地,好一家客栈看起来也有些邋遢,比不上自家船舱里舒适,便也作罢。明瑜不过带着安墨春鸢柳向阳等人随同下上岸到附近略微走了几圈,权当坐船久了松活下筋骨,天擦黑时便上船歇了下来。
夜半时分,明瑜忽然梦醒,睁开了眼,借着舷窗边透进船头上挂着微弱灯笼光,看见安墨正躺边上那张与她隔了道矮屏榻上睡得正香,小小身子蜷着一动不动,被子却被踢到了脚边。起身替他盖好了,重躺回了自己榻上。此时四下俱静,只偶尔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犬吠之声,却是再也睡不着了。
前世路正一步步改道而行。
她记得前世这时候,父母已经知道了自己对裴泰之心意,正用全力通过谢夫人努力攀着与侯府关系。如今那一切早成过往烟云,只这般夜阑时分想起,竟还是叫她心底有一丝火烧火燎般耻辱之痛,为自己当年盲目和任性。
总有一天她必定会彻底放下过往。
她终于闭上了眼睛,眼前却又浮现出了另一张年轻而爽朗面容。
他应也是意气骄傲。出身世家,少年时便以箭技名扬京都,玉勒雕鞍,剑啸风流。但她面前,他从来都是温煦而多情……
可惜吗?
不可惜。
他不是她人。这白白多活出来一世,她只求一家和好,平安终老。能这样就是上天对她大恩赏了。再妄想别,怕要折了福寿。
明瑜长长吁了一口气,仿佛只有这样,她才能吐深埋心底里那一种无法言喻郁结。
耳畔忽然传来了一阵轻微水声,船身略微摇晃了下。明瑜睁开了眼再次起身,推开舷窗往外望去,见月白之下,河面水光澹澹,眼前只有船头上悬挂于灯柱灯笼随了夜风左右飘荡,值守人也正靠灯柱边似睡非睡样子,想来方才应是风过惹出动静,便闭紧了舷舱重又躺了下去,一觉终到天亮。
第二日大早,阮家两条船便起锚继续北上。待洗漱完毕,春鸢和带出来另个小丫头送了早点过来,笑道:“方才去取早饭时,那余妈妈就只那里唠叨不停,道昨夜剩下用个大笊篱盖住几张饼竟少了两层,道定是昨夜守夜小厮夜半下去舱底偷吃,要过去问个究竟,被我给拦住了。不就丁点大事,何至于吵嚷得要叫老爷都知道。“
余妈妈是船上做饭,手艺不错,话却是多了些。明瑜听罢,也是笑着随口应了几句,并未放心上。
因了渐渐靠近大镇,两岸人烟阜盛,加上安墨晓得今日便要离船上岸,很是兴奋,一个早上都趴窗边往外张望,明瑜便一直陪他侧。到了中午时分近阜阳时,前头船速忽然慢了下来,渐渐竟是停了,阮家船也是受阻,被夹中间。明瑜向外望去,见两岸竟多了许多官兵,三五步一个地分列而立,一个个执刀握戟,神色肃穆,路上行人纷纷避开。一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心中有些不安起来。将安墨从窗边带离,吩咐小丫头盯着不许乱跑,自己便下去寻父亲问个究竟。
阮洪天也是刚刚才从前头一艘船人那里听来了消息,道前面水闸口竟被官兵封住了,正一一检搜北上入闸船只,这才停顿了下来。
“爹可晓得到底为何这般?”
“具体也不大清楚。只听说仿佛是捉拿一个朝廷要犯,这才一一搜船。”阮洪天想了下,皱眉道,“听说船上无论男女老幼,都得出来立于船头受检。你陪着墨儿此便是。外面有爹照应着。”
明瑜晓得碰到这种事,自己确实也是出不了什么力气,只求莫添乱便是。点了下头,便默默回了舱房。安墨仿佛也晓得外面气氛紧张,一反常态乖乖地坐明瑜身边一动不动。
前面船只一一被放过了闸口,轮到了阮家当先大船。那负责此闸口搜检头领是个校尉,姓王,命阮家船靠近了,见阮洪天立于船头,便道:“搜查朝廷要犯!叫船上人一一都出来,我兄弟要上去搜检。”
阮洪天走南闯北,这般阵仗早历过无数,也不慌张,只是上前一步,指了下早已经叫了出来都立船头自己身后一干随行,笑道:“官爷公务要紧,我自晓得。这大船和后面那船上人俱都已是到了此处,唯独我家小女幼子因了胆小,尚留舱中。官爷上船随意搜检便是,只盼莫要惊扰了我家儿女。”一边说着,已是往他手中顺势塞去了一张银票。”
这世上没有不贪腥猫,没不沾荤官道中人,越是这般下级官吏,便越手无遮拦,阮洪天深谙其中之道,不欲自家女儿露于人前,自然要拿银钱开道,本以为此人便会顺势接了过去,不想他却连眼角风都未扫一下,一张脸反而沉了下来道:“我奉了裴大人之命此搜检朝廷重犯,你是何人,竟敢这般公然行贿?我瞧你这船不小,都装了什么?莫说藏一个钦犯,便是十个也容得下了。让开休得闲话。再啰嗦,就拿了你治个阻挠公务之罪。”
阮洪天未想今日竟会遇到个这般小吏,见他一挥手,十来个如狼似虎兵丁便已涌上船,心中一动,试探道:“这裴大人可是靖勇侯府讳泰之那位?”
王校尉一怔,上下扫了眼阮洪天,见他虽一身平民打扮,气度倒也不凡,口气略微缓了些,点头道:“正是。”
阮洪天忙道:“江南江州阮家荣荫堂不知官爷可听说过?下便是阮家阮洪天。数年前皇上南下时便驻跸于我家。我与裴大人也有过数面之缘。”
这王校尉当年还是裴泰之手下一名亲兵之时,曾随他南下江州,自然晓得荣荫堂。此时听阮洪天这般说,仔细看了他一眼,依稀有些认了出来,脸色这才放缓,露出了丝笑意,抱拳道:“原来是江南阮家家主。方才不知,倒是得罪了。还望见谅。”
阮洪天见他一改方才态度,也是松了口气,笑道,“晓得官爷执行公务,我自然不敢不从。两船所有人等都已聚了此处,唯独我家一双儿女还留上舱之中,因了平日娇养惯了未见过世面,有些胆小……”
“好说。既是江南阮家船,想来也不会有问题,过去便是。”王校尉手又一挥,这般说道,已是大声命人下来。
方才上船四散开来兵丁闻声,都纷纷出来了。阮洪天欢喜,忙道了谢,正要再把方才那银票塞过去,忽听船尾有声音大声嚷道:“王大人,船舷侧发现有血迹,瞧着可疑,搜还是不搜?”
阮洪天大吃一惊,还未想明白怎么回事,便见那王校尉脸色一变,转眼跳上了船,大步往船尾而去。定了下心神,急忙跟了上去。果然看见船尾一侧船舷之上,竟真滴了几滴淋漓血,血色虽有些淡,只也能一眼便辨认出来。
“阮先生,我从京中出来,追踪要犯一直到此,昨夜伤了那要犯,却不慎被他负伤而逃。你船上这血迹,到底怎么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