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王李道宗育有两子一女,大儿子李景恒官至相州刺史,二儿子李景仁任职潞州令;另有个小女,唤作锦儿,但在十年前他出征吐谷浑时和家人失散。锦儿失踪之时年龄尚幼,适逢乱世,找而不得,至今未归。
李府,李道宗又像往常一样问大儿子:“还没有你三妹的消息吗?”
“十年来吐蕃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贴着寻人启事,至今杳无音讯,母亲思念成疾已经早亡,父亲,您可要想开些!”李景恒依旧劝慰李道宗。
“景恒啊,你可知我为何要主张劝降吐谷浑?”李道宗语气深沉,手里把玩着一对核桃,躺在藤椅上,微微摇晃。
“莫不是为了三妹?”
“连年征战,遭殃的只会是两国百姓,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你三妹也不会失踪。”尽管已经过去十年,李道宗说起锦儿仍是眼含泪光。
“可是父亲,吐谷浑要想归降早就归降了,又怎会屡次犯我边境?”
“俗话说的好,冤家易解不易结,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不曾试过,又怎知不行?”李道宗端起茶盏,轻轻吹着茶叶。
李景恒似有担忧:“潞国公主张攻打吐谷浑,一直以来都是他和吐谷浑交涉,这样一来,会不会……”
“我同样是为圣上分忧,他又能耐我何?”李道宗将茶水一饮而尽,茶盏重重摔在桌上。
长安城门楼——
“快看呐!吐蕃使臣来了!”
“怎么不见西域美人?”
“喏,肯定坐在轿子里。”
“是啊,这是献给皇上的美人,怎么会让我们看到。”
人们都守在城门楼附近边看边交头接耳地讨论。
侍卫把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清出一条道,随着独有西域特色的牛角号响起,使臣带领众人进了长安。
李渡什坐在轿里,心里已经开始盘算面圣后怎么为母亲陈情雪恨,皇上会不会因此惩治窦长青,以及如何将母亲的墓穴迁至长安等等。
被她救下的丫鬟陪坐在身边,带着哭腔:“美人,你人美心也好,日后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奴婢定当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傻妹妹,我帮你也是帮我。”李渡什觉得眼前的丫头分外可爱。
这时,轿子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李渡什被颠地一闪。
丫鬟从轿子里探出头,“大人,美人让我问问,这是到哪了?怎么停了?”
使臣走到李渡什轿边,答:“美人,前面是潞国公府,我们要去向潞国公禀报后,再等皇上召见。”
霎时,仇恨的火焰在李渡什眼底燃起,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见面,可一旦被认出是候初雪,当着众人把她打回原形不说,窦长青定会阻止她面圣,复仇无望是必然,恐怕性命都难保。
使臣见她没什么反应:“美人,你在此稍事等候,我去见过侯大人,一会就来。”说完就朝侯府走去。
等使臣一走,她立马从轿窗往外四下张望,计划着如何撤身而退。
使臣就怕这来路不明的女子靠不住,为了防止再生变故,早就在轿外加派了人手。
李渡什顿感无计可施,如坐针毡,轿窗外的轻风袭面而来,没有一丝寒意,却把她的心冻结成冰,她只恨自己心余力绌,默默拔下头上的簪子,大不了同归于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