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拥有核武器?要知道自发明核武器以来,只是在二战时使用了数枚而已。几十年来我们的核武库所经历的道路是研发、生产、存放、退役、销毁,如此而已,似乎它并没有什么用。不过早在我们试验第一枚原子弹之后,先总理就曾说过 “核武器最大威力在于发射架上”,威慑!甚至比直接使用更具杀伤力。共和八年笼罩在共和国上空的阴云,之所以烟消云散,根本原因就在于威慑,只不过威慑他们的并不是发射架上的核武器,他还要等二十年才会被发明,而是……一群天之娇子。”---共和一百年《历史杂评》评论员清教徒stg44《时代的进行曲》。
“……近来南方各省虽未起兵,然苏皖赣鄂湘粤桂黔等省督军均已下令部队动员集结,意图对抗中央,武装拒绝废督。各省除动员现有部队外,已有数省开始征召省内巡辑营……同时,各省正谋求获得列强支持,试图出卖国权而维私利。尚存一丝良知的民众,南方各省正在为内战做着准备,各省之间秘使秘电往来频繁,一旦其完成扩军,内战就会爆发。中央别无选择,或许只能选择以战止之!”
自国会 “废督裁军”获得通过后,南方各省动作频繁,国人寄望的和平被打破,整个国家都笼罩在内战的阴霾之中,尽管中央政府不断向地方派出特使,试图将各省拉回到谈判桌前,但收效甚微。
“……本人对议会最引为愉快者,即通过裁兵案……共和政府为人民之政府,人民如有痛苦,理应诉于政府, “废督裁军”为人民之渴求,望各省同仁尊重人民之决定……吾国民受军阀之祸深矣,乃忍痛忍苦,以助共和之成功。今者军政止,宪政开始,凡属国民同深欢庆……我辈军人当以卫国戍边为已任,勿为私利行独立内耗之举动……
我国防军人需尊重国家律法议会之权威……见诸实行,不达目的不止。否则帝国主义,监我之脑;贪官污吏,吸我之髓;军人毁地方,绝劳工实业生机,窃恐循此以往,民族衰,民生绝,民权更谈不到……废督之举,利在千秋,唯牺牲个人权利以致国者,方为真正之爱国君子……”
尽管战争阴云笼罩,各方仍保持着最后的克制,尤其是在副总统段琪瑞表态支持中央,支持 “废督裁军”后,失去了来自中央内部支持的各省方才勉强同意派出代表赴京商讨 “废督裁军案”以及组建国防军事宜。而各省派来的没有任何实际决定权的代表在废督裁军筹商会议上,与国务院陆军部会谈代表相争不下,为大大小小问题一次次闹得面红耳赤,甚至从激烈争辩发展到互相辱骂,会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中央要求裁撤地方省军,抽其精锐补入国防军,国防军由国防部统管。而各省则不是坚持设军务委员会,仍依过去旧制,就是要求只需直接将督军名衔改为省长即可,实现以政治军,双方差距太大。在京城举行的废督裁军筹商会议,不过是他们拖延时间的把戏而已。
共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由陆军部正式向国会国防委员会提交了 “裁撤地方省军案”及 “组建国防军案”、 “国防案”,三部草案提交国会审议,无疑是向各省表明一个态度,废督裁军势在必行,中央绝不妥协。紧随其后,苏皖湘三省部队在五月二十七日开始北移,同日,南方各省代表态度趋于强硬,甚至杨言 “各省将以武力维护地方自治之权力!”废督裁军筹商会议随即宣告破裂。
一道道命令从京城陆军部和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发出,边防军以及模范军的战争机器再一次转动起来,早已枕戈待旦的数十万军队开始源源不断通过火车汽车以及步行,向指定目标集结。
“……前远征军第三师南调河南周口一线!” “……中华革命党总理,国会交通委员会主席孙文先生乘船抵达香港,不日北上广东,视察西南诸省交通……”报纸上的新闻,让任何人都能嗅出其间紧张的气氛,代表中央的边防军主力南调河南、山东、甘肃等省,而孙、冯二人离京,意味着南方将会联合行动。
时局骤变,内战的阴霾在国人心间萦绕着,一些悲观之士,甚至预言大乱世将至。此时即便是再乐观的人都明白大规模的内战为时不远,一时间共和国上空阴云密布,全中国都在等待第一声枪响。而国内政局的变化体现在股市行情上,只不过股市行情的变化,却在中国两个金融中心呈现出了两个极端,西北股市大涨百点,上海股市大跌百余点,映射出南北两地对战争的态度……
边防空军太行基地,基地内两条长达3公里的飞机跑道上停满h-1型轰炸机,四机交错排成一排,基地内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整个山谷,跑道间随处可见等待上机的空降部队。
“此次任务的目的是直接俘获a号目标人物,并将其押运回京,接受军事法庭审判。如不能将其成功俘获并押回京城接受审判,整个行动即宣告失败…”基地机库内站满空降一师的军官,正在进行最后一次强调和作战布置,领取作战地图以及任务书。空降一师任务明确,目标地只有a点,目标人物就是a号。
基地上空繁星点点,夏日的星空令人心旷神怡。空降部队利用最后几个小时做最后的准备,空降兵们写好遗书,倾听长官们最后的训示和叮咛,同时对检查装备。步枪、手枪、手榴弹、弹药、备用弹药、急救包、防毒面具、野战食物、作战地图……总之,按规定要求携带必须的装备,按规定每名空降兵要携带32-45公斤的单兵装备,以应对空降后的生存和作战需要。
凌晨2:00,在飞机跑道间待命的部队,开始吃热气腾腾的早餐,他们明白,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顿早餐了,战争总是伴随着死亡。当空中显现鱼肚白时,1600名第一空降师官兵排队登上滑翔机。除了太行基地,整个空降师分散在四个机场中,这些机场总共集结了500架运输机以及轰炸机和300架tg-11型滑翔机,以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降作战。
“……上千名空降队员正在为这一重大的行动而整理行装,军官和士官们在他们中间漫步,迈过背包、枪支和各种各样只有空降部队才能配备的装备,与这个或那个士兵闲聊……或许是因为他们之中有很多新兵的缘故,一些战士们尽管表情肃穆,但却没有那种决然之色,我毫不怀疑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一个随军记者用笔记录下空降一师出发前的最后一刻,包括士兵们的神情,而一旁的随军摄影师一直都未放下手中的摄影机和相机……
六月一日凌晨三时,在四个机场待命的空降一师突击兵熄灭了手中香烟,喝干了杯中的咖啡或茶并坐进了机舱中自己的帆布座位上,坐在滑翔机内的战士们开始在心中祈祷……飞机的轰鸣划破山谷宁静的夜空……”耳边传来飞机轰鸣声,空降三团一等兵李大丰从胸袋里取出记事本写道。 “……飞机向预定跑道滑行,我两腿发软,喉咙发干。随着平稳的前冲,我们离地升空,滑翔机被轰炸机拖至空中,还时不时地晃荡着……”
从各个机场起飞的运输机轰炸机和滑翔机瞬间布满夜空,夜空里到处闪烁着忽明忽暗红色和绿色的夜航灯光,坐在帆布坐位上的一名空降兵从乘坐的运输机向外凝望,空中飞机密布,几乎看不到天空,看似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竟被飞机拥挤得满满当当。
空降引导组乘坐在导航飞机上,他们将为空降部队标明航向。除了正常负重外,空降引导组每个队员还携带一个3公斤重,系在腿上的工具袋,内装信号灯和信号标志,他们将以此标定滑翔机着陆区和空降兵降落区。
从四个机场起飞的飞机在河南中部某个城市上空汇合,机群在空中飞过时,发出的噪声甚至惊醒沈睡的人们,被惊醒的人们走出房屋,站在院子里朝空中望去,隐约可以看到昏暗的天空中,无数个黑点自北向南飞行。
蚌埠最早得名于宋代,蚌埠在明代时为风阳府西的边陲小镇,明成化十年凤阳府建立四处屯粮之所,蚌埠所在地的粮仓称 “埠”,清代前期,因地处怀远凤阳灵壁交界处,成为三不管地带,私盐集散于此,形成一条商业街,商业活动一度繁盛。共和元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后,蚌埠从渔村古渡成为南北交通,水陆枢纽,坐落于津浦铁路和淮河交汇之处,扼南之要冲,淮河又是中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随逐渐形成都市,津浦铁路通车后,成为津浦线上一等客站。铁路转运便利,港口也因盐粮、竹木、百货的运输而扩建,商业贸易日趋活跃,农田变街市,平地起高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